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守护·传承

2023-08-08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漫步的黑颈鹤。张多钧 摄


张望的旱獭。张多钧 摄


凝望的大鵟。张多钧 摄


悠然的藏原羚。湖畔的藏野驴湖畔觅食的斑头雁。张多钧 摄


7月20日,万里无云,百花竞放,草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桑福达加带着小孙子,漫步布曲河畔,看到垃圾会随手捡起,顺便还会告诫小孙子:“河边和草原上扔垃圾,我们的牦牛就会得病,那我们就没有牛奶可以喝了。”

这样的话语,桑福达加不仅给小孙子讲,年轻的时候也经常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讲,有些讲述中还会穿插一些藏族的民间小故事。桑福达加讲的这些内容也是自己小时候从爷爷和父亲口中听到的。

今年73岁的桑福达加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核心区,澜沧江从这里发源,这里也被称之为“雪豹之乡”。

桑福达加住在布曲河畔,河流的一侧是环州公路,公路旁便是桑福达加的房子,也是冬窝子。河流的另一侧是桑福达加的夏窝子,冬夏窝子之间只隔着布曲河,如今的季节,一家人住在夏窝子的帐篷里。

布曲河是澜沧江的重要支流,河流流经地青村后,与扎曲河汇合,有了一个新名字——澜沧江。

扎青是澜沧江源头第一乡,这里有湖泊、湿地、高寒草甸、野生动物等多种资源。记者在前往地青村采访桑福达加途中,在巴那山坡上目睹了上百只白唇鹿,还带着今年新生的幼鹿,目测将近有200多只,之所以能看到数量如此之多的白唇鹿,与当地牧民群众的保护密不可分。

桑福达加早些年在格尔木当兵,退伍后回到村里,1978年成为村“两委”成员,从那时候起,村里一直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桑福达加亲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2000年左右,就在这个季节,草原上的牧草能有茶几高,这些年长不到这么高了。”在夏窝子的帐篷里,桑福达加讲述草原的变化,他的儿子去草原上巡护捡垃圾了,儿媳在帐篷里打酥油。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之后,地青村家家户户有一名生态管护员,全村共有673名生态管护员,桑福达加的儿子也是其中之一。虽然全家只有一名生态管护员,但每次外出巡护近一些的地方,桑福达加会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前往,远一些的地方去不了,桑福达加会在近一些的地方独自巡护,儿子回来之后也会询问当天巡护情况。

“我今天看到了雪豹捕食岩羊的场景,只见那豹子从岩石后一跃而出,扑向岩羊,咬住了岩羊的脖子,岩羊挣扎了一会儿就没动静了。”

“我今天巡护的时候发现一只岩羊卡在陷阱里,我把岩羊救了出来。”

“我今天捡了满满一袋子的垃圾,回来的路上放到了垃圾收集点。”

……

桑福达加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听儿子讲述巡护过程中遇到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得知野生动物安然栖息在草原上,他会觉得很欣慰。

“前些年,外出巡护会发现猎人下的套,一年下来能拆掉20多个扣子。这几年情况好转了,几乎找不到扣子。”桑福达加说。

虽然情况好转,桑福达加觉得野生动物数量还是比以前少了,尤其是2019年初的玉树雪灾之后,“当年的雪灾,我们将饲草料投喂给野生动物,但还是有很多动物死了,看到那些野生动物的尸体,非常伤心。”

2019年初,小儿子江多巡护途中发现一只岩羊陷在深深的积雪中无法动弹,江多将岩羊救回家中,用剩余不多的饲草料喂养,一个月后,冰雪消融,才将岩羊放归自然。桑福达加告诉记者,牧民救助野生动物是一种本能,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一种文化理念,极端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与家养牲畜没有任何区别,会优先救助。

桑福达加坚信,通过代代牧人的守护,草原会越来越美,野生动物会越来越多。

憧憬未来的同时,桑福达加又担忧当下的草原,从7月1日开始,为期10天的虫草采挖,大量人员涌入,对草原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记者从扎青乡副乡长尼玛松保口中得知,扎青乡境内只有地青村有虫草资源,这些年,当地牧民虫草采挖结束后会对外开放10天,十天内允许外县人员赴杂多采挖虫草,而今年采挖虫草的外乡人基本集中到了地青村。

7月10日采挖结束后,桑福达加一直在捡拾草原上的垃圾,已经十天了,他希望,草原越来越干净。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