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东西问丨李先加:为何说藏医药学诞生于“百家争鸣”?

2023-0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西宁8月17日电 题:为何说藏医药学诞生于“百家争鸣”?

——专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李先加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中国的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是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为何说源自青藏高原的藏医药学的诞生是“百家争鸣”的结果?其理论体系为何需纳入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审视?藏医药学如何与中医药学、古印度医学、西方传统医学等几大世界医学体系互动?古老的藏医学现今是否仍蕴含生命力?

对此,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了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李先加。

李先加介绍藏药标本。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提出应将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纳入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审视,出于什么考量?

李先加:我和我院仁青多杰博士最新出版的《藏医药学理论体系与其他传统医学发展史比较研究》这本书,以比较研究的视角,将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纳入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进行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对比和阐释。

无论从藏医药学悠久的发展历史,还是从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正统性来考究,业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藏医药学是理论体系最为完整的传统医学之一,将藏医药学纳入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审视是不容置疑的。无论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的质和量,还是从人体胚胎、人体解剖、药物炮制技术和原理,以及心理疾病的认识和治法等方面的独特性来看,将藏医药学纳入到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去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无论从藏医学对人体生命、疾病和健康的认知水平,还是从临床实践的丰富性和治疗效果的确切性来看,将藏医学纳入到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去定位是顺理成章的。

藏医药学是中国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医学,藏医药学可与中(原)医学、古印度医学和西方传统医学等世界传统医学相媲美。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藏医药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面对人类新的医疗卫生问题和健康需求,如何进一步凝练其特色优势,考虑藏医药学如何同现代医学及其它传统医学形成互补,共同解决区域、国家,甚至人类医疗卫生和健康问题,是藏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8年12月28日,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该校学生在校门前合影留念。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基于史学和基础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如何与中医学、古印度医学、西方传统医学等几大世界医学体系互动和影响?

李先加: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2个多世纪,主要在公元7、8世纪。青藏高原居民在同恶劣自然环境、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诊治经验,公元8世纪前就已形成象雄苯教医学等本土医学。在此基础上,藏医药学的开创者们汲取中(原)医学、古印度医学、西方传统医学等古老医学体系的精华,形成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标志着藏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全面构建。他们创立“三因均衡论治”法则、完善“五源”“三因”辩证思想、树立医算结合应用的典范,同时确立了自然哲学、身心与社会“三合一”的医学模式。

在此过程中,藏医药学以非常包容和开放的姿态,思想空前活跃。从藏医药古籍分析,藏医药学的开创者们先后从周边区域邀请了“三大医学”代表医家、三化生子、九大邻邦名医,以及藏医九大医家等,他们经过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勃律道等古道入藏,汇聚一堂。

李先加介绍藏医药典籍。受访者供图

此时,古印度医学“三因四源学说”、中(原)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西方传统医学“四体液学说”等欧亚各医学流派中最为盛行的核心理论,均在青藏高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实现了医药学术“百家争鸣”。当时编纂的医药文献总量230余函,其内容除涵盖基础理论外,还涉及外伤、热证(疫病)、内科、妇科、解毒等临床各科,以及药物与炮制制剂等方面的论述。这种“三大医学”汇聚到同一时空的情景,在整个人类医药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纵观历史,当时在青藏高原共流传着近30种外来医药思想、学说和诊疗技术,但《四部医典》等藏医经典并非将其统统纳入并简单地混合应用。即便在某一经典流派中的一种核心学术思想,也不一定会被引用到藏医学中,比如罗马时期名医盖伦的解剖学知识、印度吠陀医学胚胎学、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在藏医经典中均未纳入。

2014年3月,藏医药唐卡艺术展在北京举行。陆欣 摄

中新社记者:蒙医、维医、傣医等中国少数民族医学在学术特点、诊疗实践、优势特色方面,与藏医学有何异同?

李先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域相当广阔。虽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不同,但各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积累了防病治病的丰富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本民族的繁衍及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不管是蒙医、维医、傣医,还是其它古老的传统医学,与藏医药学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绿色自然和辨证论治等医学思想上。

蒙医学在理论方面与藏医药学基本相同,但在吸收藏医药学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开创性,临床实践方面蒙医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比如马奶疗法、震脑术(一种专治脑震荡的疗法)等。维医学主要理论以阿拉伯医学为主,也就是相传于西方传统医学的“四体液学说”,维医在治疗白癜风等方面很有特色。傣医学主要受南传佛教深入影响,傣医“四塔”“五蕴”等理论跟南传佛教有关,傣医学的多种内容是以贝叶经等形式保存和传承,并对关节炎的治疗等临床诊疗有其独特优势。

2018年夏,拉萨市民在近郊的达东村泡藏药浴。赵延 摄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古老的藏医学体系的特殊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优势,至今仍然蕴含生命力?

李先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这种理念与藏医药学所提出的自我预防、养生康复、身心合一调理和绿色自然的藏医药浴法等内容完全相符,藏医学的很多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中国大力提倡和推动中医药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倡导以“多元医学”携手解决各类医疗和健康问题。此外,作为相传一千多年并流传过广阔区域的完整医药理论体系,藏医药学蕴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和生命力在其中。因此,藏医学的生命力依然如故,只要我们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藏医药必将大有作为。

李先加向学生们介绍藏医药曼唐。受访者供图

另外,回顾传统医学发展史,很多具有“师带徒”传承模式。但藏医药学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所教育机构(如寺院的曼巴扎仓),其在各个历史阶段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医药人才。据现有统计,在古籍文献中收载并有名有姓的藏医医家超过1500位,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藏医药古籍文献,据初步统计有3000多卷不同种类的文献,包括经典、临证、本草、炮制、方剂、养生等方面的著述。这么多的医药文献将是藏医药服务区域、国家,乃至人类医疗健康的宝贵的资源。(完)

受访者简介: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李先加

李先加,藏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