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不起眼的苔藓 如何让碎石地“起死回生”?

2023-08-29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

工作人员正在用苔藓“复绿”裸岩。省林科院供图

九寨沟又“绿”回来了。近日,九寨沟世界遗产地震后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成果发布,遥感影像分析显示,九寨沟植被逐渐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接近震前水平。这表明,近年来九寨沟震后生态恢复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寨沟地处川西高寒山地,其生态环境脆弱,能这么快“复绿”,小小的苔藓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难题:没有土壤的裸岩如何“复绿”

2017年8月,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境内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受损,山体出现大片裸露,五花海及其上游、芦苇海、荷叶寨等核心景点周边产生了大面积直立峭壁、高陡边坡、无基质砾石堆,严重影响九寨沟自然遗产的美学价值和景观协调性。

山体复绿,成为九寨沟修复的主要工作之一。

“林地受损后,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林草植被恢复方法比如种子撒播、苗木移植等方式进行恢复,但是海拔较高的裸岩没有土壤,气温低,怎么复绿成为一道难题。”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所长鄢武先介绍,为了让九寨沟生态复绿,团队在其高陡边坡、砾石堆撒过林草树种,但是没有土壤,传统的恢复办法难以奏效。

“传统办法没有用,我们就想能不能用苔藓作为先锋植物。”鄢武先介绍,先锋植物抗逆性强,易于生长,还能不断改善土壤质地。而苔藓结构简单,外形小巧,生命力极强,能生长于恶劣环境中,被誉为“大自然的拓荒者”,九寨沟本身是苔藓生长的天堂,生长有160多种苔藓物种。

为了找到适合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生长的藓种,省林科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共筛选出5种藓种:东亚砂藓、大灰藓、美灰藓、阔边匐灯藓和长叶青藓,用于九寨沟震后修复。

修复需要大量的苔藓,从哪里来?这是研究团队要突破的第一个关键问题。鄢武先介绍,研究团队花了2年左右时间,建立野外规模化繁育基地,突破孢子与配子体快速规模繁育瓶颈,提高繁育效率,为苔藓植被恢复工程提供充足的材料保障。

技术难题:如何让苔藓“长”在石头上

苔藓有了,但裸露的岩石没有土壤,没有生长的基质,那怎么让这些苔藓“长”在岩石上?

“我们试过糯米浆等材料,能‘粘’上去,但不是最优方法。”鄢武先介绍,在试过几十种材料后,团队通过对魔芋改性形成一种专用“粘合剂”,这种“粘合剂”不仅能让苔藓紧紧覆盖在这些碎石裸岩上,同时能够为苔藓提供营养,吸水保水,让苔藓有了生长的“土壤”,促进苔藓的快速建植,攻克了裸岩边坡苔藓植被恢复的技术难题。

目前,九寨沟裸岩边坡苔藓成功建植率达到80%以上。

研究团队首创了先进实用的川西山地裸岩边坡苔藓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体系,对苔藓适应机理解析、适生藓种筛选、规模化繁育、固着基质创制等开展了系统性创新研究。近日,“川西山地裸岩边坡苔藓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通过低强度的干预实现生态修复,对川西山地很多工程建设后的修复有推广借鉴意义。”鄢武先介绍,九寨沟裸岩边坡苔藓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突破了裸露山体和工程创面植被恢复的技术瓶颈,并且降低成本35%—54%,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该成果技术还在川藏铁路、汶马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