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完德尖措:笔尖游走毫厘,热爱传承四方

2023-08-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比例度量精确、线条流畅、配色协调、画工精细……唐卡,被誉为最复杂,严谨的工笔重彩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完德尖措的家乡--吾屯就是“中国唐卡艺术之乡”。

15岁起研学唐卡绘画,22岁开始从事热贡艺术传播,今年40岁的完德尖措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

完德尖措和他独立完成的唐卡作品《白度母》。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一入唐卡 一生追求

唐卡技艺起源于印度的释迦族,而完德尖措的先祖就是公元18世纪的著名唐卡艺人巴完,其后家族里很多人都是历代赫赫有名的唐卡艺术大师,家族技艺传承已经七百多年,到完德尖措已是第11代传人。他的两个叔叔著名唐卡艺人扎西尖措和曲智就是完德尖措的启蒙老师。

小时候的完德尖措非常喜欢看叔叔们作画,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完德尖措学习成绩非常好,这让家里人更愿意他读书。尤其是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去上班,收入稳定,又没那么辛苦。于是完德尖措只能利用假期时间画唐卡。

完德尖措把自己的唐卡画作拿给叔叔曲智看,曲智发现他很有天赋,非常高兴,觉得家族技艺的传承有了希望。但是曲智还是将学习唐卡的艰辛说给他听。完德尖措听完并没有退缩,反而坚定的对叔叔说“我能做到!”

于是大学毕业后,完德尖措正式拿起画笔,开始了他的艺术学习生涯。在系统学习唐卡绘制的所有工序外,完德尖措还跟随两位叔叔到各地作画。27岁时他顺利出师,成为一名技艺娴熟、风格独特的唐卡艺人。

虽然在众多唐卡画师中已经是领军人物,但完德尖措认为,唐卡绘画技艺永无止境,他要用毕生去钻研。

完德尖措讲述唐卡与传统工笔画的结合创新作品。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一笔一墨 一丝不苟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完德尖措介绍:“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对于唐卡画师来说,画画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笔尖游走于毫厘之间,是对于耐心和画工的考验。叔叔曲智对完德尖措的画作十分认可,“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钻研底稿,目前他的底稿是最好最扎实的。”

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对唐卡的热衷喜爱,让完德尖措在唐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积极摸索和学习各流派画技,加之对西藏、甘肃、山西、敦煌莫高窟、北京法海寺等佛教圣地好壁画的观摩和了解,绘画艺术的赏识水平和鉴别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完德尖措出师后还不断创新,通过继承和吸收各地寺院的彩绘壁画特长和技艺,在线条勾勒、结构比例、色彩调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将各地的绘画艺术融为一体,使画面线条突出,绘画立体感更强,尤其在设色上充分利用固有色和夸张色的配合,画佛像时多用高纯度夸张的色彩,配合佛像优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完德尖措的作品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他的唐卡作品《四臂观音》在陕西法门寺“热贡唐卡艺术”展览中荣获金奖。2018年,他的唐卡作品《释迦牟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热贡龙树画苑的学生正在画唐卡。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一人作画 全家脱贫

热贡唐卡作为一种高端艺术品,近年来受到国内及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收藏者的青睐。渐渐地,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唐卡绘制队伍中,希望通过画笔实现人生理想。

经过几年努力,完德尖措和两位叔叔于2013年建成热贡龙树画苑。画苑集唐卡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传、展览为一体。完德尖措成为龙树画苑的画师及兼职教师,并在空闲时帮助家人打理经营事务。

画苑免费招收广大热爱绘画唐卡的年轻人,学习期间不收取任何学费,免费提供食宿,学生们通过自己创意设计和加工,把画作变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有效增添了他们家庭的收入水平。画苑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艺术人才的知名基地,国家文化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过去,唐卡以师徒传授或父子传授为主,“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完德尖措打破了传统,开始公开招收学徒。

25岁的贡去乎扎西来自甘肃甘南州,来画苑学习已经9年,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比较成熟的唐卡画师,他说;“完德老师不光教会我作画,还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是个特别和善的人。”

“学到一个层次的唐卡画师,年收入一般是20万~50万之间。我们还培养过一些画得特别好的画师,年收入100万以上。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年画三四幅唐卡,就能达到10万元。一个人就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完德尖措说。

十多年如一日,完德尖措亲自培养了760多名热贡唐卡艺人,其中贫困人口为72人。他的学徒遍布全国,中央美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些毕业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未来,我想继续招收一些残疾贫困生,他们或许是聋哑人,或许是腿部残疾的人,只要他们能看到画布,能拿起画笔,我就想培养他们技能,让他们改变命运,” 完德尖措说。

完德尖措站在热贡龙树画苑前。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摄。

传承千年 恰逢其时

2006年起,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

“以前一副唐卡只有几百、几千元。现在一副唐卡几万、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唐卡都有。这得益于国家推进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完德尖措认为,唐卡传承近千年,如今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完德尖措先后在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日本日中友好美术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地展出个人作品并被收藏,每年参加各类文博会、非遗博览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了多种奖项,吸引很多学者前来学习、体验和实践民族文化艺术,为传播、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大量贡献。

完德尖措表示,成为唐卡画家,是我永远的愿望,但是有些事情是我必须要去做的。“我们这边两万四千多人画唐卡,如果所有人都去画唐卡,那唐卡的市场在哪里?市场会慢慢衰弱的,所以我要走出去开拓市场。”

完德尖措表示,一方面要把唐卡的技艺和价值宣传出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唐卡绘画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

“带着我们的传统技艺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大国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记者 何欣 李凡)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