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省阿坝州为何能捧回这个“国字号”招牌

2023-10-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

阿坝州松潘县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松潘县林草局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供图

阿坝州茂县坪头村,游客参与篝火晚会。坪头村村委会供图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在四川,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成华区、攀枝花市米易县、绵阳市梓潼县、广元市苍溪县、宜宾市南溪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七地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阿坝州成为今年全省唯一成功创建的省辖市州。

而在一个多月前,9月1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的特殊地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让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治化从设想走向现实,其中,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也包含其中。

阿坝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10月24日,记者跟随2023年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阿坝州松潘县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毫无疑问,对于这片自然资源禀赋深厚的区域而言,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不仅是对过去绿色发展转型的肯定,更是在保护青藏高原,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使命中,握住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钥匙。

“苛刻”的指标体系

入选区域主要领域指标 均要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入选区域,我们都应该表示敬意。”此前,在谈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的指标体系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张惠远曾用到“苛刻”一词,“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例,至少5大类近40项指标,每项指标都是从全国层面上,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去设定。”

翻阅此次四川入选的七地资料,优秀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最显著的共性。

以阿坝州为例,不但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全国339个城市第六、全省21市(州)第一,17个国控、11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位列全省前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另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也让阿坝有了新的使命,即要总结提炼出不同实践模式,丰富生态文明理念实践经验。

以湿地保护为例,过去几年,阿坝州岷江源等一批湿地通过实施生态护堤、人工种草种树等系列保护措施,成功升级为“国家级”湿地。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恢复湿地面积17.35亩、植被恢复18.27亩、边坡生态修复3.12亩、沙化治理2332.2亩。”10月24日,松潘县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阳光明媚,据松潘县林草局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主任李娴介绍,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先后开展填沟还湿、植被恢复、边坡治理、沙化治理、环境卫生、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

整体上看,阿坝州通过开展若尔盖湿地、漫泽塘、嘎曲、日干乔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有效管护湿地881万亩,完成湿地恢复2.3万亩。

而在九寨沟,眼下正是旺季,每天的入园人数平均在两万人左右。今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发布了九寨沟世界遗产地震后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成果。成果分析显示,九寨沟区域内全域植被已逐渐修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植被覆盖度接近震前水平。备受关注的火花海溃决区钙华坝已完成修复,恢复昔日美丽。

更早之前,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九寨沟火花海作为世界遗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成功案例,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与支持,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意味着,在修复与保护之间,九寨沟正拿出一份针对世界遗产抢救修复、保护恢复的新模式。

湿地知识进课堂

松潘县发展160名管护员 守护湿地保护家园

“这些年,更重要的是,大家思想观念转变也很明显。”指着不远处的巡护员,李娴感触很深。

岷江是长江上的一级支流。位于岷江源头的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在2014年12月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9年被正式批准,它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也维护着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屏障。

2018年,当地共有160名村民成为湿地管护员。

“他们都是湿地分布主要区域与川主寺镇、毛尔盖镇和下八寨乡的村民。”据李娴介绍,为共同开展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当地签订了共建共管协议和使用集体用地生态补偿协议,优先考虑聘用辖区农牧群众当管护员。

在湿地公园建设前,核心区有当地25户牧民长期在此放牧,并修建棚圈3000余平方米,存在过度放牧现象。

为了让村民们拆除牛圈,当地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发动村寨力量,将牧民的牦牛分散到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外的其他草场上养殖,修建暖棚25个,实现在公园内放牧群众全部自发拆除棚圈,“终于在2019年完成,实现了退牧还湿。”

“小手拉大手”也是改变村民们思想观念的重要举措。茸措纳么是本地人,自2018年7月开始在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工作,她经常到公园旁的湿地自然小学开展科普讲课,告诉孩子们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然后孩子们再回家告诉父母,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共同保护家园的意识。”

此外,依托丰厚的资源禀赋,当地还将湿地作为发展自然教育的重要依托,广泛开展科普、研学、教育等活动,推动广大青少年走进湿地、亲近自然。每年深入学校开展“湿地知识进课堂”活动。

整体上看,近年来,松潘县通过采取科学限牧、种草等措施,开展填沟还湿、植被恢复、边坡治理、沙化治理、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而在整个阿坝州,已投入衔接资金19.3亿元,创新推出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的“三家园”示范工程建设。其中,以“生态富民”为目标,建成高标准农田14.58万亩。以“生态利民”为目标,产业富民、稳岗就业、消费帮扶“三大行动”发力见效。

厚植“绿色理念”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金山银山 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先天拥有深厚的绿色生态本底,如何蹚出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10月23日,在阿坝州茂县坪头村游客中心,坪头村第一书记黄伟充满自豪,在他身后,满满一面墙上挂满了这个羌寨曾获得的荣誉,“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等牌匾引人注目。

地处交通要冲,坪头村守望着青藏高原和川西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些年来,当地以坪头羌寨AAAA景区为载体,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们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怎么发展乡村旅游,这门课,还要继续学下去。”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村民杨伟觉得自己是被时代推着在往前走。

2008年之前,村民们大多外出务工或是靠种植果蔬为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后,村里充分利用城乡接合部优势,依托羌族文化传承,提出“村两委+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委会牵头,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对乡村环境、客栈品质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开启一三产业交汇发展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之路。作为最早一批经营客栈的村民之一,杨伟这些年不断地学习、升级服务,如今他的客栈已拥有25个房间,在旅游旺季,客栈一房难求,常有人一住就是整个夏季,甚至在离开时提前预订来年的房间。

“以生态振兴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是坪头村创建工作的基础。据黄伟介绍,全村在完成“四改两建”的基础上,实现了排污系统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并网,生活生产污水零排放。

眼下,坪头村的环境还在持续优化中。每年村委会都组织村民植树种花,大家的环保意识持续提高。2022年,全村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

对于整个阿坝州而言,在实现“美丽阿坝”过程中,正大力推进红原县、金川县、小金县创省级生态县工作,已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生态县5个。在打造“全域景区”创品牌的过程中,正强力推进四姑娘山景区创5A工作,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天府旅游名村2个、3A级旅游景区26个。

毫无疑问,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为保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也让山区县城在绿色发展转型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