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阿坝:“非遗+旅游”文化传承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2023-11-18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图/杨雷

今年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据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发布,2023年1~7月阿坝州重点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47.7%。如今,仅羌绣产品年产值就达上千万元。

阿坝州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会带,是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区。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常年生活着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阿坝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州境内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遗产3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地质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6个,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素有“珍贵生物基因宝库”之称。这里文化遗产丰富,文化特色显著,文化生态多样。有被称为“石砌建筑典范”的藏羌碉楼村寨、“中国圈舞活化石”的锅庄等……其中,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藏羌碉楼与村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阿坝州特别丰沛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生态地位已使其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08年10月在阿坝州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精神家园重大工程授牌成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阿坝州正式升格为全国首批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是四川省第一个实现四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覆盖的市(州)。今年10月27日,阿坝州等四川七地又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成为今年四川省唯一成功创建的省辖市(州)。

据介绍,当地高质量推进保护(实验)区建设,“坚持多业齐兴,不断挖掘藏羌文化,注重培养人才,抓住全域旅游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旅融合,切实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是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当地围绕经济转型发展实施“培强育新”,充分释放生态活力以“生态富民”建设“净土阿坝”。挖掘独特藏羌文化,转化文化优势,厚植“绿色理念”。培育新业态;创新新场景;催生新模式;构建新格局;培育新主体;促进新融合。延续文化生态基因同时发展经济效益,探索“非遗+旅游”的优秀样本和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全新路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生态旅游、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目前,阿坝州已有世界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0项,省级非遗项目101项,州级非遗项目552项,四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位列四川省首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传习基地3个。马尔康藏香和理县羌绣非遗工坊被评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据悉,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实践“传习所+农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模式,通过搭建多种非遗传习平台,培训当地百姓掌握相应技艺,并使他们从制作非遗作品和文创产品中获得收入。与此同时,并行开展民族曲艺、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起到传承、保护文化的作用。

据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非遗传人赵昆介绍,他已与四川省音乐学院等多家院校合作教授羌笛相关知识,并通过互联网出售相关产品。马尔康嘉绒传人仁珍初运用嘉绒绣更是做足了特色饰品等文创产品,其创立的嘉绒巧手刺绣合作社已成为阿坝州妇女灵活就业示范基地。

据介绍,依托阿坝独特民族文化,当地通过“村两委+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发展“本地达⼈+短视频+直播”三农电商新模式,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深挖特⾊农产品和藏羌⺠俗⽂化产品所蕴含的⽣态、⼈⽂特⾊价值,启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建设,坚持活态传承与静态展示并举,倡导“非遗+”开发模式,探索文化传承路径,推动非遗资源转化,拓宽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念好“发展经”,巧打“生态牌”,做足“土特产”,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