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故事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从沙丘废土到美酒飘香

2023-12-02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大江如带穿过宽阔的河谷;江滩缓坡上连片的葡萄园苍绿如毯;游客徜徉于城堡式的酒庄,细品红宝石色的美酒……

这是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海拔3500米以上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曾经遍地沙丘、土壤贫瘠。数十年如一日的绿化改造,创造了“荒山秃岭”变“绿水青山”的生态奇迹,曾经的“沙丘废土”成为美酒飘香的福地。

高原沙地上的“绿色长城”

发源于中国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雅鲁藏布江,藏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

雅鲁藏布江冲出中游的尼木峡谷后河道变宽、流速放缓,江水携带的泥沙在贡嘎、扎囊、桑日等县沉积成沙洲。每到冬春枯水季节时,宽阔的河床裸露出来,扬起的风沙形成了一片片沙化地带。

鸟瞰桑日县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7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上世纪80年代,饱受风沙之苦的沿江各族群众开始植树造林。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山南地区在被称为“造林禁区”的雅江两岸筑起了一道百余公里的“绿色长城”。

山南市通过雅鲁藏布江两岸生态治理,两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流动沙丘面积减少80%。

“如今,雅江两岸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明显改善,沿岸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大面积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变成了绿洲。”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一级调研员刘敬峰说。

这是雅鲁藏布江河谷山南段的沙丘和雅江防护林(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41岁的桑日镇塔木村村民央金措姆说:“我小时候冬天不敢出门,一刮风就是漫天的黄沙,家里也到处都是灰尘。从雅江沿岸绿化开始,情况就有所好转,现在几乎没有风沙了。”

而更让央金措姆一家没有想到的是,家门口这片取代了沙丘废土的“绿水青山”,又成为让全家过上幸福生活的“金山银山”。

雄鹰飞过的葡萄园

在自然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桑日县雅鲁藏布江沿岸农牧民尝试在海拔近3600米的土壤中种植葡萄、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果,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应运而生,如今已形成面积达560多公顷(1公顷等于15亩)的规模,这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

桑日县桑日镇塔木村的村民在采摘葡萄(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智琪 摄

“一开始,我们对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能不能种好葡萄,心里并没有底。”落户基地的帕竹荣顺(净土)庄园负责人屈天文说。

在高原上种葡萄,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屈天文介绍,雅江中游河谷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土壤有利于储存热量……这些都是适合葡萄种植的条件;但是这里的海拔过高,历史上风沙、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对葡萄产业则是不利因素。

但在实地考察雅江防护林建设的奇迹后,屈天文有了信心。“我们相信防护林会越种越多,雅江中游河谷的小环境会越来越好,因此才敢于投入进行试验。”屈天文说。

鸟瞰桑日县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2011年,桑日县政府与相关企业、援藏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在桑日镇塔木村试种了15亩葡萄。经过不断尝试,2014年试验获得初步成效,从最初种植的60多个葡萄品种中决定保留超高海拔A、赤霞珠等9个适应本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雄鹰飞过的葡萄园,长出了吉祥的果实,酿出了甘醇的美酒。

2017年,从事超高海拔(海拔3500米以上)露天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企业帕竹荣顺(净土)庄园在桑日县成立。企业的葡萄园由荒滩、荒坡、荒地改造而来,集葡萄种植、酿造、展销、观光为一体,已实现挂果面积267公顷,累计产出葡萄1115吨,产出葡萄酒66.7万支。

酿酒师李晓平在取酒样(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庄园酿酒师李晓平介绍,目前庄园已经出品了包括干白、干红、半甜、甜型、冰酒等类型的7款葡萄酒,得到国际权威行业杂志的高度评价。

桑日县县长索朗巴珠算了一笔账,以高海拔葡萄种植基地目前的规模,最少可引进8家以上国内外葡萄酒知名企业来投资建设高品质酒庄,建设处理年产葡萄3400吨、140万支成品的葡萄酒酿造中心,并带动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发展。

看到幸福的模样

从改善环境到种植葡萄、再到酿出美酒,桑日县的“葡萄酒传奇”仅仅是个开头。种植、酿造、展销、观光……不断延伸的现代葡萄酒产业链条,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荒滩上的人们,看到了真正的“幸福模样”。

桑日县桑日镇塔木村的一位村民走过自家的新房(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智琪 摄

种植基地为当地提供了60个长期直接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7000元。基地的葡萄酒产业使周边10个村的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务工增收,为山南的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23岁的曲珍是桑日县绒乡卓吉村走出来的大学生,2022年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来到离家仅有10多公里的帕竹荣顺(净土)庄园就业。

曲珍在展示公司生产的葡萄酒(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从最基础的葡萄种植养护学起,曲珍已经掌握了修剪、采摘、光谱仪和农用无人机操作等技能。不过,对这位聪慧勤劳的藏族姑娘来说,职业理想并不止于种葡萄。她希望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酿酒师。

“我的梦想就是在家乡种最好的葡萄,酿最好的葡萄酒,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高原阳光的味道。”她说。

总策划:顾钱江

监制:卫铁民 闵捷

记者:姜帆 黄耀漫 黄智琪

编辑:刘畅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西藏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