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春见闻)西藏日喀则乡野艺人让民间艺术绽放魅力

2024-0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10余名戏师围成一圈,手持道具,跟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进行唱跳。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霞尔巴贡的传承人普布吉拉7日向中新社记者分享了一段他们正在村里排练的视频,此戏剧将在藏历新年初三演出,是年俗传统。

数日前,中新社记者探访了普布吉拉的老家萨迦县麻布加乡。这里海拔4300多米,距离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区约200公里。普布吉拉生活在尼白村,全村房屋依着缓坡地势而建,典型的红白青三色一眼便能识别是萨迦建筑。

图为1月28日,普布吉拉。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

普布吉拉称,霞尔巴贡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有别于藏戏,巴贡可以解读为捏成团的糌粑,象征着有吃有喝,五谷丰登。相传在公元12世纪萨迦班智达时期,由萨迦派高僧创作,后来流传到民间。戏剧讲述的是藏王赤松德赞兴建桑耶寺的过程。

58岁的普布吉拉18岁时便跟着村里的师父学习,直到30岁出师,印象中,霞尔巴贡传到他这已经是第四代了。

他介绍,霞尔巴贡表演产生在民间,形成发展也在于民间,其独特丰富的歌舞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霞尔巴贡从剧情表现可分为唱、舞、韵、白、表、技等。众多表演方式将剧情展开,整个表演程序共有22段、16节,按照故事情节表演有近60多种不同角色及人物出场。

在他印象中,秋收后农闲时,他们会在师父的带领下去各地表演,观者通常会回馈粮食、羊肉、盐巴、酥油等等。这种季节性的演出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年轻时,普布吉拉跟着师父到处演出,上了年纪后,他接过了师父的衣钵,带着年轻的戏师们走遍乡村。以普布吉拉为代表的戏师们并非全职艺人,他们另一个身份是农牧民。普布吉拉家里有50余亩地,青稞、油菜、豌豆是主要作物,还有300余只牛羊。劳作时,他们总会在田野或者草原唱上一段。

普布吉拉人生中最大的舞台是2020年戏剧百戏(昆山)盛典。为了这场演出,大家练习了很久。从喜马拉雅北麓的乡野到全国专业性舞台,这位农牧民看到,霞尔巴贡未来的路更宽了。

在他印象中,村里霞尔巴贡戏队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保持着20余人的数量。目前,戏师以40岁左右为主,最小的28岁。历史上,此戏剧传男不传女,这位老人和戏队的成员也持同样的态度,尊重传统。

霞尔巴贡在2013年、2021年分别入选了西藏自治区级、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有了“国家”标签,他更有信心了。戏队里,有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传承人。他的儿子也成为一名戏剧演员。

自2020年,西藏开展戏曲进乡村,霞尔巴贡戏剧的演出也不局限在农闲时。夏天农忙时,普布吉拉带着戏队在萨迦县范围内演出,县里举办的文化节上也有他们的身影,每场演出可以拿到5000元人民币的补贴。

2023年,普布吉拉进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拟推荐名单。这位老人从未想到,表演了大半辈子的戏剧,还能获此殊荣。

在乡野,这位民间农牧民艺人认为,自己传承能力有限,能做的是教好下一辈人。他希望,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帮助霞尔巴贡改变,让更多人感受到传承数百年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