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桥横两岸通四方:摆渡人见证西藏交通之变

2024-03-24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在雅鲁藏布江扎囊段之畔,曾经繁忙的桑耶渡口,现在有些寂寥。

渡口不远处,就是67岁的索朗扎西的家,一座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松卡社区的藏式小院。他曾是一名摆渡人,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深色藏袍、头戴宽边毡帽,正在离家不远处悠闲地放羊。

索朗扎西说,父亲就是村里的摆渡人,自己也是在皮筏上长大的。20世纪80年代,当地还没有公路连通两岸,人们只能从渡口坐船横渡雅鲁藏布江。

索朗扎西展示自己的船舶检验证书(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旦增尼玛曲珠 摄


他接过了父亲的工作。1985年,索朗扎西拥有了自己的渡船——一艘带发动机的木船。“渡江的乘客来往不断,有的是去桑耶寺祈福,有的是到附近县城采购生活用品。”索朗扎西说,村里有人生病需要送往大医院时,他会免费送至对岸。

雅鲁藏布江扎囊段岸宽水浅,形成辫状水系,江面有许多沙洲。

这对摆渡人的技术和勇气是个考验。木船启动,发动机轰鸣,索朗扎西会全神贯注,根据风向和水速调整渡船的前进方向。遇到水面沙洲要格外小心,需仔细判断水下地形,找到安全路径。

松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巴桑次仁今年44岁,年少时曾是索朗扎西的船客。“我十几岁在扎囊县中学读书时,每两周坐船回家一次。冬天江风特别大,渡船摇晃剧烈,让我很害怕。这时,索朗扎西会打开收音机,放些欢快的藏歌。”

摆渡生活清苦,但能为两岸人们搭起一条江上通道让索朗扎西感到快慰。“乘客夸我驾船技术好,说我的船像燕子一样,能轻快地掠过沙洲。”

这是雅鲁藏布江扎囊段岸边的桑耶渡口和废弃的木船(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洲鹏 摄

索朗扎西的木船,出自扎囊县孟卡荣村木匠嘎玛拉珠之手。嘎玛拉珠和徒弟每每在渡口造船修船时,村民会送来青稞酒和酥油茶表达谢意。

“当时的渡口热闹、忙碌。岸边乘船的人熙熙攘攘,闻到的是甜茶馆的香气,听到的是杂货铺的叫卖声。”嘎玛拉珠回忆道。

江上行舟成旧梦。2001年,全长近40公里的桑耶公路建成通车,连接泽当和扎囊两地。从此,水路不再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

“那是一条砂石路,凹凸不平、乘车颠簸,但总比坐船过江再换汽车方便。所以公路一通,坐船的人少了,摆渡人也陆续转行。”索朗扎西说。

这是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的扎囊特大桥的航拍画面(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旦增尼玛曲珠 摄

2015年,全长4.7公里的扎囊特大桥建成通车,长虹卧波,把扎囊县与贡泽(贡嘎至泽当)高速公路紧密连在一起。原本需要数小时的渡江行程,缩短到了几分钟。2023年,扎囊特大桥往来行车约9.6万辆次。

“西藏交通变化太快了,坐摆渡船的日子好像还在昨天。”78岁的松卡社区居民扎西平措说,“骑摩托车到江对岸只需5分钟;以前,我每隔三天就要乘船到对岸用土豆和编织品兑换日用品,如果错过渡船,只能在亲戚家借宿。”

一桥连起两岸繁华,江上摆渡已成历史。扎囊特大桥下,雅鲁藏布江静静流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