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为高原群众送去更好的医疗救助

2024-07-0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 分享:

藏族阿妈卓嘎险些失去了自己的耳朵。

这两个月来,卓嘎的耳朵一直红肿、疼痛,她一直觉得是自己上次锯木头时,有木屑不小心扎进了耳朵,也就没把这毛病放在心上。

时间越来越长,卓嘎的疼痛一直没有好转。忧心忡忡的她决定去看看。来到日喀则市岗巴县人民医院,她挂了一个号,期待找到耳朵持续疼痛的原因。

一名“生面孔”的医生为卓嘎接诊。“左侧耳廓皮温高,红肿明显,耳廓近耳垂处局部豌豆大小肿块。阿姨,你先去做一个CT检查吧。”初步诊断后,医生这样告诉卓嘎。

看了检查结果,这个医生皱起了眉头——原来,根据影像检查,卓嘎的耳朵里可能并不是她自以为的木屑,而是一块金属碎片。“如果不尽快手术取出,恐怕耳朵都保不住!”他告诉卓嘎,“咱们先消炎,回头做个小手术取出。”

这让卓嘎有些犹豫,对县里医院的治疗水平还是有些“打鼓”:“这个手术您之前做过吗?我要不要去市里做手术更好啊?”

“哈哈,我不但做过,做过的可多了!”医生笑着说。原来,这名医生并不是岗巴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他叫陈克光,来自遥远的上海,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口帮扶岗巴县医疗队的成员。

经过了几天的消炎,陈克光顺利为卓嘎开展了手术。如今,卓嘎耳朵中的碎片已经取出,原先严重的红肿发炎情况也已经消退。

日喀则市岗巴县地处日喀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脚下,全县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这里的人口不过一万多人,也就是相当于上海一些社区的人口体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医疗队着力提升岗巴的医疗水平,就是能让这些偏远地区群众健康水平不掉队。”陈克光介绍。

2019年起,中山医院开启对口帮扶岗巴县人民医院。自那之后,几批援藏援藏医生不远数千里来到岗巴,致力于提升当地健康服务能力。

援藏医生孙太伟对群众的信任印象深刻。今年五月,医疗队在孔玛乡义诊,现场十分热闹,十里八乡的群众听说来了上海的医生,身体不舒服的都想来看看。有一名患者赶来咨询,让孙太伟印象尤为深刻。

“医生,我之前检查说是癌症,您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名患者语言中尽是急切。经询问,孙太伟得知这位病人在四月份刚因腹痛做了检查,医生告诉她可能是肾癌,建议立刻去大医院手术治疗。

这让这位病人十分焦虑。听说上海医生来乡里义诊,第一时间就跑来询问医生的意见。孙太伟仔细阅读检查报告和CT影像结果,并对病人开展了检查。“根据我的判断,这个影像结果应该是良性肿瘤,不用着急。”孙太伟告诉患者,“咱们目前先保守治疗,然后定期开展检查。”

听到孙太伟的话,病人连连道谢,他们相信上海医生的诊断,全家心里悬着的石头都放下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让我确实感受到了上海医生、中山医院的医生在岗巴县的‘品牌’。”孙太伟感慨。

切实提高医疗能力,还需要本地医生的成长。在岗巴,医疗队不仅仅在一线参与各种疾病救治,还开展了多项技术教学,希望能真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最近,医疗队首次在岗巴县中心医院开展了腹腔镜教学,帮助相关医护人员了解腹腔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在援藏医生王吉文居住的宿舍,桌子上放着一个腹腔镜模拟器,这是他从上海带来的设备,也是为本地医生们开展教学的“教具”。课程上,王吉文利用腹腔镜模拟器,对县医院手术科室的相关医生进行了系统性培训,针对各类腹腔镜操作技能进行了重点培训。据他介绍,腹腔镜手术是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海拔4700米的岗巴县中心医院仍未开展,多数医生没有腹腔镜手术相关经验。

“在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做好医疗骨干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帮助县医院提升医疗水平,造福当地居民。”王吉文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