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千里良“援”用心“牵”——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工作综述

2024-07-10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上海助力果洛教育高质量发展。李兴发 摄

今年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援青工作开展的第14年。在这片与上海相隔2700公里的地方,来自上海的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跨越4000米的海拔落差,在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抓产业、促民生、育人才。

从第一批到第五批,上海援青团队人数从一开始的七人,跨越式增长到了如今的百余人。这支有着极强战斗力、凝聚力和保障力的队伍,在“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这个14年来对口帮扶青海果洛的核心命题下,一步一步用脚丈量着果洛的每一寸土地,一项一项用心架起果洛腾飞羽翼。

如今,从基础保障等设施建设,到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教育事业由弱向强,随处可见上海援青的成果。按照“中央要求、果洛所需、上海所能”的工作原则,上海援青工作让果洛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和红利。

奔“高”而行 向“下”而冲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在前四批援青干部打下的基础上,如今的第五批上海援青团队,在果洛州产业“四地”建设中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口,产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优质产品向长江、黄河下游的经济发达地区“冲锋”的序幕。

六月的果洛州久治县,绿草如茵、青山和绿草相拥、蓝天和碧水相映。久治县牦牛产业发展项目基地里,牛舍、饲草棚、饲料库房、粪污堆粪棚、无害化处理场等,满是现代化气息的设施一应俱全。

“我家几辈人养牛,在这里才知道咋把牛养好,咋能卖出高的价格。”工人尕桑的感慨,透露出的是传统畜牧方式与全产业链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同。

2019年,久治牦牛奶成功通过认证成为有机奶源;2022年,久治县被评为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同时,久治牦牛也获得了全省首个“特优”气候品质认证证书。

优质的资源禀赋,让上海援青干部看到,进一步深挖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藏羊产业,打造有机农畜产品的输出地的可行性和优势性。通过这几年的帮扶和培育,果洛州像久治县牦牛产业发展项目基地这样全产业链的企业,已不再是稀罕物。同时,牦牛绒服饰、牦牛皮包等以牦牛为主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

“当前我们也在关注其他跟牦牛有关的产业,比方说牦牛绒。”果洛州委副书记、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赵勇,通过调研了解到牦牛绒制品在国内、甚至在欧洲都有很大的市场。就在今年初,赵勇提出,在牦牛绒深加工上加大精力,为果洛州牧民再找到一个从牦牛身上增收致富的渠道。

牧民的增收致富,在上海14年的持续帮扶下,其实早已实现。延伸全产业链,将三江源头的优质产品,顺江河而下持续向外输出,就是在为牧民的持续增收锦上添花。

2023年,首批遴选出的7大类28款果洛农畜产品,亮相上海第四届“五五购物节”。牦牛酸奶、藏式卤牦牛肉,以及藏雪茶、藏香等产品备受青睐。同年,上海企业对果洛几家典型的农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达成了500万元订单合作意向。

“通过跟上海后方,包括其他渠道方的联系,能够让更多果洛的农畜产品,‘走到’上海老百姓的餐桌上。”赵勇说,为提高果洛州农畜产品的知名度,上海援青团队在品牌化建设上,打造出了“优质优品”的品牌效应,标识度有了,市场份额也开始走向了上坡。

“请”进良师 “送”出学子

帮扶的成果不止在畜牧产业这一个方面。

“那天,习爷爷来我们学校,看了我的画,听了我讲的家乡变化的故事,还关心地询问了我生活和学习的事儿。”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的情景,今年读高一的尼东拉毛,依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现在我们学校,无论是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软件’,还是功能和设施的‘硬件’,都是引用的上海优质教育资源。”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常途告诉记者,上海“组团式”教育团队入驻学校仅一年,2023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本科入学率就达到了71.43%,在2022年本科入学率68%的高位基础上实现了持续提高,再创历史新高。

上海援青团队开展教育帮扶以来,先后投入了10.5亿元教育资金,实施了190个教育项目,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12月,在上海援青团队成员、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汤声声的倡导下,上海音乐学院鼎力支持下,中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立。今年“五一”期间,这支管乐团亮相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首秀便从118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华杯”优秀管乐团展演团队奖。

同年,来自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麻切仁措,在汤声声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声乐演唱(民声)专业录取,成为上海对口援青以来首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今年3月20日,总投资约5亿元的果洛海东中学在海东市乐都区开工,它同样由上海援建资金建设。这所学校将于2026年建成,设有6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名学生。

曾经,教育领域是果洛州发展的薄弱环节,上海援青团队利用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组团式”帮扶的做法,14年来,让果洛州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2023年以来,上海援青团队实施各类“小组团”支援项目22个,参与专家158人次。如今,在青海省内的3支上海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力量被有机整合在一起,果洛州教育帮扶取得了1加1加1大于3的成效。

从“做了什么”到“做成了什么”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以结果为导向,通过更快地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摆脱发展困境,从‘做了什么’直接转变为‘做成了什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上海援青干部朱鑫璞的底气,来源于14年来上海援青团队在果洛州医疗帮扶上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3年,果洛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成为青海省省级重点专科。同年,在上海帮扶下,果洛州构建完成了“两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截至目前,已累计收治转诊急危重症患者83例,多台临床手术实现高原“零”的突破。去年12月,果洛州第一个高标准高压氧中心在甘德县启动运行。

今年,新一轮“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启动。过去10年里,这一活动累计选派20批医疗队280余人次奔赴果洛,筛查白内障患者近3700人次,开展手术约500台次,为雪域高原的老百姓带去光明和希望。

“以前我们这边连像切除阑尾、胆结石这些简单的手术都没办法开展。”谈起现在的医疗条件,果洛州达日县卫生和健康局局长格桑感慨:“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医疗团队的下沉帮扶,让达日县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标准化建设,有了先进的仪器,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在‘家门口’看病的目标。”

如今的果洛,在上海援建支持下已建成“州、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协同医疗体系,实现了州级公立医院、6县公立医院、45个乡镇卫生院和74个贫困村卫生室“云医院”信息系统全覆盖,打通了牧民群众看病医保卡付费难的“最后一公里”。在国家卫健委主办的综合医改试点、省医改典型经验展示排行榜中,果洛州取得全国第三,青海省第一的好成绩。

14年来,在上海的真情帮扶下,果洛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到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走”到“跑”的转变。

在上海援青保障基地内的凉亭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一家一国一天下”,下联:“两海两元两地间”,横批:“情援”。赵勇对此这样解读:“‘情援’倒过来就是援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援青干部在情感和工作上都是双向奔赴,前几批援青干部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不少援青干部回去以后,还默默地支持着上海援青的事业,我相信这种援青是一辈子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