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创新“光伏+”模式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海南篇

2024-08-13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塔拉滩上耀眼的“光伏海”。


牧光互补模式。


同德县供热站工作人员检修供暖设施。


“一片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一片是温柔纯净的龙羊湖,一片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蓝海。”踏上海南藏族自治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从当地人一番直观的描述中,眼前便浮动着这里的三片蓝色“海洋”。

“碧水映丹霞,光伏接连天。大数据,绿电网,新能源……”行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这片饱含绿意的土地上,耳畔响起的旋律印证出这里是全省清洁能源发展中的耀眼存在。

一座是黄河上游运行40多年的“元老级”水电站,一片是塔拉滩上不见边际的光伏海,从空中俯瞰海南藏族自治州这片广阔的土地,塔拉滩的“光”与龙羊峡的“水”正展开一场“梦幻联动”。

如今之海南,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劲头十足,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渐成规模,一个个海南故事频频被点赞,清洁能源强州之路翘首可待。让我们循着这里的光,去触摸清洁能源发展的海南路径……

“光伏+”

加出无限可能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海南州100万千瓦“牧光储”项目配套合乐1#330kV汇集站,站内的主变压器在平稳运行,马小强、季永栋等国能(共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运维人员正在对主要设备展开巡检。中控室内,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回传每日的光功率。

作为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项目占地1660公顷,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配套储能15万千瓦/30万千瓦时,是一个集光伏、储能及调相机为一体的源网荷储创新项目。

“项目分四期建设,在去年9月实现全容量投产,累计发电量超14亿千瓦时。我们以自建合乐1#330kV汇集站接入750kV青南变电站,以自主建设实现了建设方式的重大突破。”马小强自豪地说。

当下,新能源配置储能已成为新能源开发的一大特点。在项目初期规划建设中,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就瞄准能源利用和产业升级,打造“牧光储”发展模式,找寻新的增长极。

与此同时,国能青豫直流二期10万千瓦光热项目各区域建设加速推进,吸热塔茁壮成长,冷热储罐初显雏形,定日镜场渐入佳境……

“明年,光热项目如期建成之际,将与合乐1#330kV汇集站相视一笑,实现光热与光伏发电互补。”季永栋信心十足。

蓝天下,塔拉滩上,一个个光伏子阵整齐如一,一群“追光人”努力“种”下的“太阳”,正“借光生金”,将源源不断的绿电经过从直流到交流的转化后,最终通过青豫直流通道输送至千家万户,实现青藏高原与中原大地的“电力握手”。截至6月,通道已累计输送电量超52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炭燃烧187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84万吨。

近年来,海南州确立“生态立州、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战略,紧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明确了以“清洁能源+”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思路,积极推进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清洁能源格局,实现“水风光热储”清洁能源“五子登科”。

据海南州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依托清洁能源“五子登科”,海南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0%、固定资产投资的70%、工业增加值的80%、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来自于清洁能源。

依托当地丰富的水土资源、充足的风光条件及洁净的大气环境等优势,建成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互补发电站,率先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6月,全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616万千瓦时,并网发电达2626万千瓦时,约占全省的52%。

从光伏到“光伏+”,海南州立足优势,抓住机遇,着力建设国家重要新型能源基地,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以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建设的一大主力基地的实践,助推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大步迈进、行稳致远。

“光伏+”

留住更多绿色

7月,塔拉滩上风光无限。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向阳而立,延伸至天际线,板下绿意盈盈,风吹过或许还能闻到青草的芳香。

在这片蓝绿交织之间,一群群“明星”或是悠闲踱步,或是低头觅食,大伙儿为它们起了一个识别度很高的名字——“光伏羊”。

“小小光伏羊,绿色大文章”。看着眼前一群群悠哉悠哉的“光伏羊”,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村民林有金笑笑说:“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夏季我们统一将羊放进园区里散养、上膘,经过一段时间,加上‘光伏羊’的品牌,出栏率有了保障,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林有金一家生活的下合乐寺村是青海湖南岸历史悠久的牧业村,多年以前,一家人就以放牧为生。附近的塔拉滩曾是青海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放牧条件因此有所受限,羊群成活率不高,出栏周期长困扰着林有金等人。

然而,“滩大风大太阳大”的地理条件却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资源。

立足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和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海南州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短短几年间,四季不长草的荒滩摇身一变为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光伏、光热、风电等领域的一批企业纷纷入驻。

“光伏板遮阳挡风,有效降低地表水的蒸发,减少风蚀,经过一段时间,光伏板下长出了植被,但草场的逐渐恢复也带来了光伏发电效率受影响、冬季火灾发生危险性增加等问题,所以定期除草成为必然,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产业园项目部一次班班长曹军说。

不久,“光伏羊”的出现给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我们分别与共和县恰卜恰镇、铁盖乡、沙珠玉乡签署《生态牧场合作协议》,牧民可在划定的天然放牧区内放牧,‘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放羊’的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成为良好的经验。”曹军介绍。

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去年,海南州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光伏企业,利用3453公顷光伏草场,建设12个光伏生态牧场,养殖光伏羊1.2万只,养殖收入与户均收入有所增加,光伏企业割草成本与牧民饲草料成本均实现不同程度的节省,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以上……数据有力展现出光伏产业的生态效益。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塔拉滩的生态,收获了青青牧场。

每每登上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的观光塔,不禁感慨“平地起光伏,荒滩变绿洲”的巨变。海南州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保护、电力生产、群众生活的“共赢”,收获了“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绿色、造一座牧场、富一方群众”的良性发展。

“光伏+”

温暖千家万户

时下,虽说不在供暖季,但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丽塘小区供热站站长才让多杰依然忙碌,通过对热力管网的“冬病夏治”来确保今年冬季供暖的有序进行。

走进供热站,只见4组大型主控柜整齐排列,一条条循环管道铺设得平整有序。跟供暖打了多年交道的才让多杰说:“以前烧煤供暖的时候,我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开始忙碌,在供暖站周围还时常闻到煤烟味。从去年开始不一样了,同德全县使用智能一体化锅炉,以清洁供暖极大节约用电成本,让群众冬日的家中温暖如春。”

2023年,同德县依托地形优势和光照条件,借助国家能源集团同德120万千瓦清洁取暖电源配套项目光伏建设项目示范作用,着力改造县城市政供热管网和县城7个供热片区热源改造及其附属配套设施,乡镇公共建筑部分的清洁供暖工程。项目总投资3.09亿元,改造供热总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中,县城规划清洁供热规模109万平方米,乡镇公共设施规模7.5万平方米。

供热站建在丽塘小区内,距离小区居民德毛的家只有100多米。时至中午,屋内淡雅的藏香与桌上刚煮好的奶茶香相融,德毛将家中一厨一卧一客厅的布局打理得井井有条。

“去年冬天,家里很暖和,我在家常穿这样的短袖。”德毛指着身上穿的一件短袖说。身处一楼,以前总觉得家里温度上不去,德毛每年还会对墙壁增贴“保温膜”。如今,白色的墙贴成为了一种别致的装饰,让家中更显敞亮。

距离同德县80多公里的兴海县,同样积极推进清洁供暖,让供暖变得更加精细化。

走进大唐兴海清洁供暖生产运营中心,“智能集控,绿色供热;统一调控,稳定供热”两句话在屏幕两侧清晰可见。

作为国内高海拔地区规模最大、供热面积最大、智慧程度最高的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兴海县清洁供暖项目备受关注。

项目副经理许正举介绍,结合全省清洁供暖峰谷平分时电价政策,我们采用“空气源热泵+电锅炉+蓄热+智慧控制”技术路线,可惠及县城约4万居民,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5万吨、粉尘2.1万吨、二氧化硫0.23万吨,彻底改变当前依靠烧煤等低效取暖方式,“新能源电力供热”就地、清洁转化,实现由绿电带动绿暖的新模式。

去年7月初,大唐(兴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子科滩镇和河卡镇供热站各项建设工作,并于当年实现稳定供暖。时隔一年,今夏7月,完成了去年因场地受限预留的尾工工作。

再过几个月,阳光铺洒开转化后的清洁能源,将再一次惠及群众。汩汩暖流不仅给群众送去生活的温暖,也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群众在乐享绿色便捷新生活的同时成为清洁能源的受益者。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