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在绿水青山间铺展高质量发展画卷—西藏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工作

2024-08-1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站在八月的雪域高原举目四望,碧水蓝天风景优美,南北两山青绿无边,古城拉萨犹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仿佛从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中缓缓走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全力以赴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严守法律“红线”

守好生态“绿线”

从桃花烂漫到青青草原,从秋叶缤纷到白雪皑皑,近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春到林芝赏花,冬到高原玩雪,尽情领略西藏天蓝、水清、地绿的大好风光,纷纷赞叹雪域高原的“颜值”比海拔还高。

西藏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既得益于“天生丽质”,更离不开“后天呵护”。近年来,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领域,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颁布一系列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021年10月,党中央印发《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提出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2023年4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积极跟进,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编制实施《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进一步细化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筑起坚实的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西藏现行地方性法规中,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数量较多、占比较高。截至2023年9月,现行有效的128件法规中,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有29件,占比23%;6个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65件法规中,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有30件,占比46%。特别是一些新取得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尤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如林芝市的6件法规中,有4件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占比67%。

此外,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4市树立“一盘棋”思想,彻底打破了“各管各的”和“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开展雅鲁藏布江保护立法协同工作。这对于全力保护我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河流,雪域高原“母亲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法律“红线”的有效守护下,据《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2000-2020)》显示,20年间,西藏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加强动物保护

共建美丽家园

“我们在山上安装了21个红外摄像机,用来观测野生动物。在山中巡检时,如果遇到有动物粪便或者走过的痕迹,大家都如获至宝,因为可以采集其中野生动物的DNA样本,这将有助于这一区域野生动物的保护。”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朗寺管委会负责人加措说。

2022年,乃朗谷区域记录到了雪豹的活动,这是拉萨市区域内首次雪豹影像记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加措介绍,自2021年11月在该区域周边开展野生动物调查以来,截至今年3月共发现了包括雪豹、岩羊、赤狐在内的49种野生动物,以及胡兀鹫、藏雪鸡等35种鸟类。今年上半年,“拉萨堆龙德庆区乃朗谷自然保护小区”成立。据了解,该小区是西藏首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共16.6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草原面积1375.37公顷,林地面积288.32公顷。该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不仅能有效保护区域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提升了当地和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日喀则市定结县珠峰管理分局辖区内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动物的频率越来越高,包括红胸角雉、血雉、雉鸡、喜马拉雅斑羚、喜马拉雅小熊猫、黄喉貂等。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大都具有环境指示作用,它们的频繁“亮相”印证了西藏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和自然环境的显著改善。

“拉萨堆龙德庆区乃朗谷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与珠峰附近野生动物的高频出现,成为西藏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深入人心,雪域高原处处都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农牧民共建的生态保护网,精心呵护着生活在这里的千千万万生灵。如今,在西藏,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30万只,黑颈鹤增加到1万多只,曾被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至今已超过800头。此外,近年来,西藏持续开展“绿盾”“候鸟二号”“天保二号”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珠峰守护者”“护林员”“守渔人”等生态卫士跋涉在高原之上,穿梭于原始森林之间,守护着野生动植物原始栖息地,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贡献。

发展绿色产业

描绘最美画卷

全区七市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9%,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日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了上半年西藏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的实效,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雪域高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一直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西藏各地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通过向“绿”而行,追“绿”逐“绿”,推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了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绿色农业身价涨。林芝市察隅县高标准建设猕猴桃核心生产基地,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求。2024年上半年预计产量达270万斤,产值超过40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0万元以上。现如今,猕猴桃俨然成了察隅百姓的“甜蜜”事业,在巩固拓展察隅县脱贫攻坚成果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果显著。

——绿色牧业招牌亮。位于那曲市色尼区的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绿色、有机、可持续”的经营发展理念,以独特的“云端牧场、黄金奶源”为名片,自主创新打造“嘎尔德”高原特色牦牛乳业品牌,已完成44类商标及22类互联网域名注册,成功注册“那曲牦牛”地理标志,取得了有机牧草、有机牦牛、有机牦牛奶等有机转换证书。

——绿色旅游业低碳又环保。2019年起,为保护珠峰环境,日喀则市定日县北坡大本营生态旅游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开始运营清洁能源环保客车,实现了珠峰低碳旅游和绿色旅游,有力保护了珠峰独有的生态环境。来拉萨市区旅游的游客众多,为更好保护古城生态环境,目前拉萨市实现新能源公交车100%全覆盖,出租车开始陆续采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约车已占59%。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雪域高原各族儿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位置,在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