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扎日藏白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平措多吉:成就黑青稞的华丽蜕变

2024-08-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扎日藏白酒、扎日玫瑰酒。

平措多吉将扎日藏白酒装盒。

平措多吉查看扎日藏白酒酿制情况。

平措多吉将准备运输销售的扎日藏白酒装车。

平措多吉的女儿次仁康珠在直播带货。

俯瞰扎日乡。

平措多吉向记者一行介绍扎日藏白酒酿制原料——隆子黑青稞。(图片均由记者 汪纯 武沛涛 摄)

沿着国道219线,行至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境内,只见山川叠翠、水汽氤氲,犹如穿梭在云端秘境。在这片土地上,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扎日藏白酒酿制技艺”传承不息,焕发新生。

车流中,一袋袋黑青稞被运进这云水间发酵,一箱箱藏白酒又送往深山外畅销。一缕缕醉人的醇香飘出大山,见证了无数次烟火气升腾的对酒当歌、把酒言欢。

祖辈的匠心传承

雾从脚下起,人在画中游。在诗画般的扎日乡,记者一行见到了平措多吉,他是扎日藏白酒酿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出生于1981年的他,黝黑的面庞上始终挂着一丝极具亲和力的微笑,带着一行人参观酒厂。

还没到酒厂,扎日藏白酒的清香便已扑面而来。

酒厂位于白度母山之麓的“扎日乡吉嘎塘旅游文化园”旁边。“吉嘎”藏语意为“幸福”,“塘”藏语意为“宽阔平坦之地”,历史上每到猴年,扎日转山活动便从“吉嘎塘”开启。

平措多吉介绍,他为扎日藏白酒注册了“金谷棠”商标,也是取自藏语“吉嘎塘”的读音,借“幸福之地”这份美好的寓意,以酒为媒,将吉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仰可望山,俯能听泉,好山好水酿好酒。扎日乡海拔2800多米,气候湿润、山川秀丽、水质甘甜,独具特色的风土山水成就了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

走进酒厂,记者看到,发酵间、蒸馏间、窖藏间、包装间等一应俱全。一袋袋上等黑青稞在库房里堆放整齐,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筛选这些黑青稞,确保优中选优。

平措多吉介绍,精选后的黑青稞,还要经历清洗、浸泡、蒸煮、摊晾、撒曲、搅拌、发酵、提取、窖藏等步骤,最终化为清冽的美酒。整个古法酿制过程长达半年以上,以确保酒的品质。

从一粒好粮到一滴佳酿,扎日匠人的聪明智慧与当地的自然禀赋完美结合,所酿成的扎日藏白酒清香馥郁、入口绵甜、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平措多吉说,这一古老技艺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珍贵的匠心思考、民俗记忆、独特创造。

回溯历史,或许是岁月长河中一刹那的奇妙缘分,扎日先民赖以生存的青稞,在存储过程中偶然间被发酵,产出了第一掬令人沉醉的琼浆玉液,而且这种饮品竟能神奇地缓解身上的寒湿病痛。

从那时起,扎日先民便慢慢在摸索中酿造白酒。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代代酿酒匠人的心血最终凝结成了扎日藏白酒古法酿造技艺。

数百年来,这种技艺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延续至今。

非遗的华丽转身

平措多吉回忆道,曾经,扎日藏白酒都是装在木盆、木桶里,供庆典时刻、礼节场合或招待宾朋饮用。

虽然扎日藏白酒早已与扎日人家形影不离,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化的浪潮。面对市场涌现的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其他白酒,扎日藏白酒逐渐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消沉,酿制技艺也一时陷入传承失序、后继乏力的困境。

“扎日藏白酒酿制技艺不能失传!”为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2013年,平措多吉牵头创立了隆子县扎日乡特色产品加工合作社,沿用古法,酿造扎日藏白酒并对外销售。

“人靠衣裳马靠鞍,好酒也要好包装。”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平措多吉首先必须让扎日藏白酒“被看见”。他从设计制造酒瓶、包装盒开始,开启了艰难的创业征程。

“开始的三四年基本没赚钱。”平措多吉告诉记者,为树立产品好口碑、打响品牌知名度,那几年他生产出的1000多瓶白酒,大都送给消费者免费试喝,让消费者对扎日藏白酒的热爱能够“始于颜值、敬于服务、忠于品质”。

与时代同频共振,扎日藏白酒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扎日乡的一张“金名片”,被广大消费者誉为“扎日茅台”。

2017年,合作社得到了政府产业扶持项目234万余元资金支持。短短一年中,藏白酒加工用房、综合用房和附属设施便拔地而起,合作社从传统家庭手工作坊迈向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党员的朴素赤诚

与扎日藏白酒的“华丽转身”相比,平措多吉的吃穿用度显得有点“原地踏步”了。

在扎日乡蹲点采访的数天时间里,记者注意到,他总是穿着已经有些褪色的牛仔裤、夹克衫,全身上下没有一件首饰和装饰品。他简简单单,朴素得像一株扎根在边境的隆子黑青稞,他忙忙碌碌,勤劳得像一只往来穿梭于山谷的蜜蜂。

但是,“节衣缩食”的平措多吉在扶危济困上却一向慷慨大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他帮扶慰问困难群众物资累计达30多万元。

在扎日乡孤寡老人旦增曲珍家,记者了解到一个感人故事。

2022年冬天的一天,年迈的旦增曲珍在家中不慎跌倒,伤到骨头,动弹不得。消息传到平措多吉那里,事务繁忙的他第一时间放下所有事情,立即开车将旦增曲珍送往300多公里外的山南市人民医院。

到达医院办完全部手续后,已是下半夜。当晚,为了方便随时能够照顾老人,平措多吉在自己的车上断断续续凑合睡了一夜。放心不下老人,平措多吉一连在医院待了7天,从缴费陪护到洗衣送饭,事无巨细地照顾老人,直到老人身体好转后,才返回乡里。在平措多吉的示范带动下,村里党员、志愿者都行动了起来,从那时开始,轮流照顾老人至今。

旦增曲珍万分感激,康复后,她专门找到村干部,说什么也要送平措多吉一面锦旗。

2023年2月,旦增曲珍老人带着写有“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字样的锦旗,专程来到平措多吉家中道谢。

接过锦旗,平措多吉感动之余,又十分心疼旦增曲珍为他花钱。就这样,二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共鸣,不知不觉间已经情同母子。平措多吉也更加用心地关照旦增曲珍,再忙也要抽空去看一看老人。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助力9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致富,与人社局合作培训20多名学员,带动4人在合作社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并传承非遗技艺,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等乡亲们都能穿金戴银了,那时候我一定会好好捯饬一下自己。”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受益于这个好时代,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回馈更多人。”

朴素赤诚的话语,折射的是平措多吉推动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追求。

父女的深情相拥

“传承而不守旧,创新而不忘本。做酒如同做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做真做实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平措多吉说,在传承一门手艺、酿好一瓶美酒、富裕一方乡亲的过程中,他心中有了一个酿造“西藏‘茅台’”的终极梦想。

秉持着一份初心,平措多吉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为非遗传承赋能、为产业发展赋能。

改造升级智能化厂房、加强质量管控、拓展产品种类、提升包装档次、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眼下,平措多吉正想方设法让一个个愿景变为实景,助力非遗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令平措多吉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他又多了一个帮手——女儿次仁康珠。

就在记者来到扎日乡采访的前一天,次仁康珠在家里的“扎日特产店”专门开设了一个房间并精心布置,开始尝试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

在这个整齐摆放了扎日乡竹编器具、木碗、茶叶、酒类等特产的房间里,次仁康珠面对柔光灯和摄像头,娓娓道来:“扎日乡的‘野玫瑰’果实,是我们小时候的‘酸甜零食’,承载了记忆中最美好的‘童年味道’。如今,这种果实被酿成了一种美酒,当味蕾被触碰,那是乡愁在升腾,记忆在翻涌。这正是我今天要介绍的——玫瑰酒……”

玫瑰酒是平措多吉经过无数次学习、请教和试验,最终于2020年成功研发出来的创新产品,一经上市,颇受欢迎。曾经漫山遍野的“野果”如今成了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宠”,收购价达3元每斤。

看着女儿卖力“带货”的样子,平措多吉说,没料到女儿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打拼,才短短2年时间,变得更懂事、更体贴了。

“爸爸把我们保护得太好了。”次仁康珠告诉记者,工作后,经过艰苦磨砺、风雨洗礼,才真正提高了共情能力、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了父亲的不易。

与记者谈起女儿,平措多吉红了眼眶:“传承非遗,发展酒产业,是技术活,是生意经,更是体力活,其中的辛苦数不完,我情愿多做一点,也见不得女儿受一点委屈。”

一旁的女儿听罢,看了父亲一眼,走上前,紧紧地拥住了父亲……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