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向“绿”而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4-10-1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

图为贡嘎机场周边山体造林片区鸟瞰图。记者 张宇 摄

荒漠化防治是事关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扩张态势得到根本遏制,“绿进沙退”的生态格局已然形成,一幅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

坚持高位谋划——

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从山南市贡嘎县乘火车到桑日县,途经雅江中游河谷贡嘎至桑日段,一道长达160千米、均宽1.8千米、面积约50万亩的“绿色长城”,引得游客纷纷拍照。

当地老人巴桑感触最深:“沙丘变绿洲,真不可思议!”“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人”,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上世纪80年代初,雅江河畔几乎都是裸露的沙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据巴桑回忆,每到冬春枯水季,宽阔的河床裸露,两岸风沙肆虐,形成片片沙化地带。尤其是从拉萨通往泽当镇的公路,时常被沙丘掩埋而阻断,周边农田和草场风蚀严重,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多年来,山南市坚持高位谋划,把植树造林作为防沙治沙重要手段,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提出“生态强市”战略,实施“一江两河”和“两江四河”造林工程,大力推进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工程建设,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义务植树、增绿护绿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雅江流域山南段累计实施防沙治沙71.79万亩,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治沙面积5.01万余亩,植树造林面积50.53万亩。

经过多年治理,雅江两岸旧貌换新颜,“绿”成了主色调。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桑旦罗布介绍说,目前,雅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明显改善,沙尘天气数逐年递减,风沙对贡嘎机场、泽贡高等级公路等的危害逐年减弱,雅江防护林已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江流域沙漠化的成功治理,只是西藏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藏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把治沙造林、后备资源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协调联动的管理体制。

同时,认真落实防沙治沙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通过实施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落实沙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高原林草植被恢复,遏制沙化土地蔓延扩展。

突出因地制宜——

探索防沙治沙科学模式

盛夏时节,走进日喀则市萨迦县沙化土地治理区,各类防风固沙林错落有致、长势喜人,特别是矮灌木砂生槐,已开出成片蓝紫色的小碎花,透着一股浓浓的浪漫气息。

“只有因地制宜、科学治沙,才能真正实现防风固沙。”萨迦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边巴次仁指着一片茂密的矮灌木说:“像锦鸡儿、砂生槐等树种,抗旱、耐寒、抗风沙等性能特别好,对沙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精心养护,成活率很高。”

西藏沙化土地具有类型全、海拔高、气温低、高寒干旱等特点,治理难度大,对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全区各相关部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身林草建设和荒漠治理,按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原则,狠抓选种、整地、栽植、管护等每一个环节,确保造一片、绿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

萨迦县先后实施“四旁”“两江两河”植树造林工程1.6万余亩、防沙治沙1.8万余亩、修复造林300余亩、退牧还草40万余亩,“先造后补”造林株数近2万株,建设面积达1900余亩,全县绿化率达到了8%,县城周边绿化率达到38%。

萨迦县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的成功经验,是西藏生态保护工作的生动写照。据西藏自治区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沙化土地面积较前期减少62.24万公顷,年均减少面积12.45万公顷,年均缩减速率为0.58%,土地沙化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江两河”流域完善的“截沙源、降风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谷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总结形成“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河谷防沙治沙模式流程。同时,草方格、树枝方格、砾石方格、尼龙网格沙障和砾石压沙等技术在全区推广,形成机械防风固沙和前挡后拉固底削顶、片林防风固沙、乔木林防护林带、多用途防风固沙、灌木林防风固沙、乔灌草相结合等生物防风固沙措施。

广泛发动群众——

扎实开展爱绿护绿行动

“看着曾经风沙不断的地方,被自己种下的树苗所覆盖,从而保持了水土、减少了风沙天气,我很有成就感。”在贡嘎机场周边山体造林片区见到旦增顿珠,他正在为新栽的苗木浇水。5年前,年仅18岁的旦增顿珠跟着哥嫂,从老家日喀则市定日县来到山南参与造林绿化,曾在好几个造林点待过,目前,主要负责给新栽苗木抹芽、浇水,运输树苗,一年的收入有六七万元。

像旦增顿珠这样通过参与防沙治沙增收致富的农牧民群众越来越多。据了解,近年来,全区国土绿化行动的参与单位始终把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吸纳群众参与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引导企业采购群众苗木、租用机械等方式,累计带动农牧民增收约18亿元,努力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二组的西嘎山,原是一片光秃秃的岩石地,荒漠化趋势明显。当地群众的形容最精辟:“一棵树木都没有,夏季干燥炎热、冬季风沙弥漫,令人苦不堪言。”

2012年,秉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丽”的初衷,东嘎社区二组组长仁增开始带领群众开展义务植树,下决心要改善社区环境。刚开始,群众很不理解,认为是在做无用功,甚至阻挠施工。“我们一边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一边坚持每年植树造林。山上慢慢地绿起来,大家的态度也逐渐转变,有的群众还积极参与绿化事业……”仁增介绍说:“从2012到2022年间,东嘎社区二组累计种树近2000亩。”

2022年,东嘎社区成为全区第一个参与南北山绿化工程的社区,争取资金3990.4万元,承担东嘎2号片区2242.5亩造林任务,群众纷纷报名,争当造林绿化管护人员……十几年来,社区依靠种树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带动集体产业兴起,如社区游泳池、足球场等场所,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地。当然,收入也与日俱增,仅足球场和游泳池两项,每年分红达30余万元。

据了解,西藏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发展思路,将防沙治沙与群众增收相结合,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由传统经营模式转向高效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多元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沙地增绿、农牧民增收的路子,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已经到来。新时代新征程上,西藏各地各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美丽西藏建设目标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以更有力举措、更饱满干劲投身国土绿化行动中,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再建新功。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