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为文物上“户籍”!考古“黑科技”助力追溯人类高原生存历史

2024-11-26 来源:央视财经 分享:

西藏阿里地区的革吉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区,革吉的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在这里,雪山、冰川、草原、湖泊,以及众多高原生灵,构筑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如今,这里成了科研工作者跨越时空、进行考古探索的宝地。海拔约4700米的梅隆达普洞穴遗址就是其中一个宝地,这里是青藏高原腹地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也是世界范围内海拔最高的超大型史前洞穴遗址。

在高原寒冷干燥的独特环境中,梅龙达普洞穴遗址保存了大量动植物遗存、微体化石和沉积物DNA。从2018年至今,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已经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的各类文化遗物逾万件,将人类在海拔4500米以上极端高海拔环境中的生存历史提前至十万年前。

文物发掘工作需要考古人员一铲一铲手动操作,考古发掘后,手铲所触及的地层遗迹就随之消失。因此从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给每一件文物上信息“户籍”就成为考古工作的标配。然而过去受技术限制,每一件文物的“户籍”信息有限。

如今,借助一台全站仪,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射线,自动读取和计算坐标数据,考古人员可以轻松获得一件文物的高精度三维坐标。

除了全站仪,在这次考古工作中,他们还运用无人机、三维扫描仪等高科技设备对考古遗址信息进行全方位、高分辨率地提取和记录,并通过多学科协作构建并复原出万年人类演化与文明发展生动历史。

认识一件文物样本仅仅了解“外貌”远远不够,内部结构尤为重要。挖掘出来的样本被送回北京的研究所进行CT扫描。不过,“向内探究”的过程并不容易。此前,考古人员通常只能通过肉眼观测其外表形态。

现在,借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CT扫描机器,考古人员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和成分定量分析,还可以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获得高精度的外表以及内部结构三维图像。

科技让文物说话,不断在古代的遗存中解锁更多文明“密码”。人类何时在青藏高原定居,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一直是学界关注且富有争议的课题。寻找古代人类的DNA是破解这一课题的关键。

2020年,“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揭牌。依托科研基地这个大本营,研究团队用主导开发和持续改良的古DNA技术,向青藏高原人群的演化谜题发起挑战。

眼下,针对梅龙达普洞穴的古基因组测序还在继续,科研团队期待破解更多高原古代人类的秘密。科技赋能正在让考古这门古老的学科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我们现在在土遗址、古代壁画、纺织品的保护,通过连续支持,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尖行列。在考古科技领域,我们的碳-14国际比对进入前5名,深海考古目前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