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行走川藏线丨那条路,那红旗——西藏“东大门”的养路故事

2024-12-11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冬日阳光下,公路从藏东昌都的群山间蜿蜒而出,继续向天边延伸。这里是317国道、70年前建成通车的川藏公路北线。

1954年建成的川藏、青藏公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其中,川藏公路北线跨过奔涌的金沙江,通向西藏“东大门”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红旗1950年在这里升起。

10月21日拍摄的“西藏解放第一村”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藏式楼房(无人机照片)。旦增努布 摄

这条“天路”上,仍然静静伫立着旧时的道班房,国旗在屋顶飘扬。

37岁的斯朗曲培是昌都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江达养护段一工区负责人,也是岗托镇第三代养路人。从前,他的父亲和工友从这所道班房出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维护着这段路,清理塌方、修复路面,确保行车安全。

斯朗曲培儿时最爱看国道上过往的汽车。“那时候车少,每见到一辆车,我都很兴奋。”斯朗曲培回忆,国道过去是土路,夏季降雨频繁,路面塌陷坑洼,车辆通行艰难,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冲毁国道,则彻底无法通行。

“我们24小时待命。有时凌晨遇到突发情况,要连夜抢修,确保天亮前恢复通车。”斯朗曲培说,父辈除了锄头、十字镐等简单工具,只有赤手空拳;土路上冬天结冰,没有融雪剂,只好层层掩土,防止车辆打滑。

2009年,长约21公里的江达养护段一工区整合了包含317国道西藏境内首个道班在内的两个道班;同年,国道由土路变成了坚实平坦的沥青路。

“路对我们太重要了。路好了,靠跑运输,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岗托村村民达曲说。岗托村党支部书记阿旺江村介绍,全村92户人家,拥有170多辆大卡车。这座昔日西藏解放第一村,家家户户遍插国旗。

斯朗曲培正在驾驶装载机(12月7日摄)。蒋梦辰 摄

随路而至的车辆川流不息。“这几年来往游客多了,绿牌新能源车也多了,很漂亮。”工区工人曲美玉珍说,“我们保障的是岗托镇居民和游客的幸福路,感觉很自豪。”

如今,数百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区取代了逼仄矮小的瓦房。工区院里停放着装载机、挖掘机,生活楼、活动室舒适宽敞。

斯朗曲培10岁的女儿次仁旺姆在岗托镇第一小学读书,放学后常到工区找父亲玩耍。“老师讲过,这条路穿过了西藏很多很多的山……爸爸说,他的工作就是让路保持‘健康’,让大家可以安全通过。”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1953年至2023年,国家累计投资3250.96亿元用于西藏公路交通建设;截至2024年7月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33万公里,666个乡镇、4596个行政村通了硬化路。

10月20日,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境内拍摄的山路(无人机照片)。旦增努布 摄

机械操作取代手工修路,工区取代道班,但楼顶的五星红旗依然鲜艳。它见证的故事,和国道一样悠长。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