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维西县:践行回信精神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2025-01-08 来源:香格里拉网 分享:

近年来,维西县始终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视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牢牢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稳扎稳打地推动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落地生根,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宗教活动场所的日常运营,致力于提升创建的层次、拓展创建的覆盖面、加大创建的力度,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坐落在维西县康普乡岔枝村的寿国寺藏名“扎史达吉林”,寺内共有僧尼44人,其中僧人25人、尼姑19人,人员构成以藏族为主,同时涵盖了纳西族、傈僳族、汉族、蒙古族等。多年来,寿国寺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先后荣获迪庆州2012年度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和谐寺院”先进集体、迪庆州2012年度藏传佛教和谐寺庙、维西县文明寺院(2016)、迪庆州2019—2020年度“和谐寺院”先进集体、迪庆州2021—2022年度“和谐寺院”先进集体、2021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宗教活动场所、2022年维西县文明寺院等称号。

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统战、民宗部门对寿国寺关怀备至,时常前往寺院走访调研,切实解决寺院的困难诉求。2024年,寺院建立了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康普寺管局积极组织寿国寺僧尼代表与岔枝村第一支部党员代表多次开展主题联建活动,共同观看文艺汇演,进一步增进了干部与僧尼、寺院与周边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深了僧俗群众对“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理念的深刻认知,呈现出爱国爱教、团结和谐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康普寺管局还积极组织僧尼参加集体学习、视频学习会等活动,全方位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先后举办23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教育活动以及5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确保学习教育扎实落地、取得实效。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寿国寺积极作为,聘请康普乡中心完小教师开展多期普通话学习培训班,助力僧尼提升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外,寿国寺还踊跃投身各项公益慈善事业。近年来先后向康普乡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2万元,向维西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5.49万元,到康普中心完小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等。寿国寺僧尼与周边群众和谐共处、彼此尊重的美好画面,仅仅是维西县各民族团结的一个小小缩影,也从侧面反映出维西县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自我州深入开展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活动后,维西县迅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落实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全力以赴争当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征程中的合格“收信人”。

据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部将以“收信人”的高度政治自觉,牢记嘱托、奋勇前行,更加积极主动地肩负起在全社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神圣使命。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常态化宣传宣讲活动,有力推动“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个共同”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参与、共同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促进各民族之间广泛、全面、深入地交流交融。深入挖掘维西在维护边疆稳定、守护祖国西南生态屏障、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的特色亮点,生动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故事,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康普乡寺庙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研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始终坚守宗教中国化方向,秉持“收信人”的担当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润心同向”思想教育、“五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为切入点,持续强化对宗教领域的思想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宗教界代表人士践行“四条标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坚定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