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春藏戏热 共享文化年

2025-02-06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演员们正表演精彩藏戏。栾雨嘉 公保安加 摄

新春藏戏热。非遗中心供图

春节期间,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年味浓郁得化不开。2月1日,在黄南州藏戏传习中心,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金城公主》藏戏表演。现场座无虚席,人们满怀期待,等待着这场文化大戏拉开帷幕。

表演开始,藏戏独特的唱腔响起,演员们身着华丽厚重、色彩斑斓的藏戏服饰登场。现场鼓拨声交织,演员们的唱词和念白抑扬顿挫,讲述着金城公主为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藏戏可太精彩了!过年就盼着能看这么一场,演员们灵动的舞蹈和深情的吟唱,将人物的情感与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唱得好、演得好,这样的春节才有文化味儿!”家住隆务镇的居民央金卓玛从小就是不折不扣的“戏迷”,观看藏戏已然成为她过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项目。

“演员们的功底太扎实了,一招一式都透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这才是过年该有的热闹劲儿!”家住西宁的张灿辉也带着父母专程来到同仁市观看演出。他感慨地说:“父母特别喜欢藏戏,今年过年就想着专门带他们来热贡艺术的发源地,看一场原汁原味的藏戏,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年。”

“演员们可太不容易了,这唱腔、这动作,没个几年的刻苦练习根本练不出来。感谢藏剧团,让咱在春节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一位观众由衷地感叹道。

演出结束,饰演金城公主的演员完玛吉汗流浃背,却顾不上休息,和同伴们交流着表演中的细节。“看到台下观众的反应这么热烈,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完玛吉谈起与藏戏的“缘分”。她告诉记者,自小她就生活在藏戏的浓厚氛围里,阿爸阿妈总是带着她去看村里的藏戏表演,那色彩明艳的服饰、高亢悠扬的唱腔,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稍大些,完玛吉便拜老艺人为师,学习藏族民间舞、和酒曲、扎木念弹唱、藏戏唱腔等,后来有幸考入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全面学习踢腿、下腰、翻身等藏戏演员需具备的基本功。不仅如此,她还下足功夫深入研习藏戏中的经典剧目,反复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么多年,藏戏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藏剧团的日子里,完玛吉深刻体会到,藏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2009年起,黄南州着眼于黄南藏戏长远存续,成立藏戏非遗中心,正式开启黄南藏戏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藏戏非遗中心主任完么才旦介绍,中心对濒危的藏戏剧目、鲜为人知的唱腔以及独特的表演技巧进行抢救性记录,构建起全面且精细的藏戏数字资源库,防止这些文化瑰宝因传承断层而消逝。同时,积极修缮和维护与藏戏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像一些古老的藏戏舞台、传统的戏服道具等,让藏戏的历史记忆得以存续。

为更好传承藏戏,藏戏非遗中心还通过定期举办藏戏培训班、藏戏艺术展演周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藏戏传承人。

“每一年春节,我们都会精心组织开展藏戏展演、戏曲下乡活动。想借藏戏为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让大家在节日期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让藏戏这种古老而珍贵的艺术,能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完么才旦如是说。

在一场场深入乡村的表演过程中,完么才旦看到老人们对藏戏的喜爱与认可,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藏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近这门传统艺术。而且,在戏曲下乡过程中,完么才旦从乡亲们质朴的话语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中汲取到源源不断的智慧和灵感,这些宝贵的养分进一步丰富了藏戏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让藏戏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在完么才旦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全州专业剧团及民间藏戏团全力投入到藏戏展演、藏戏下乡活动中,每年展演场次累计达到200多场。他表示:“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展演活动,有力地确保了黄南藏戏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以持续弘扬和传承。春节期间,我们正着手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推广创新藏戏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藏戏,使其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