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春走基层|科技来帮忙 高原草莓红——青海尖扎县农业示范基地新春见闻

2025-02-12 作者:新华社 分享:

山下村庄社火热闹,山上大棚草莓丰收。“不出十五都是年”,但今年夏吾措没有参加村里的社火表演,刚过初三就回大棚采摘,“摘草莓不累,一小时还能挣10块钱,日子过好了,天天都是年。”

今年49岁的夏吾措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夏藏滩四村村民,她打工的大棚在离家1公里外的马克唐镇。2016年,尖扎县流转约370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引进企业,建起了特色农业示范种植基地。“没想到海拔2300多米也能种除油菜、马铃薯外的蔬菜水果,农闲时多赚一份钱,四季都吃上了新鲜菜。”夏吾措说。

  1月17日,夏吾措在大棚内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陈杰 摄

尖扎县位于黄河上游岸边,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种植的果蔬品质高。“我们已经实现了草莓、辣椒等品种的稳定生产,销售市场不断扩大。”种植基地的青海恒泽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伟说,每逢春节,草莓销售尤其“红”,这得益于独特的气候优势,更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多年支持。

万事开头难。回忆试种草莓初期,张志伟连连摇头说:“图便宜买了当时已经快要淘汰的种苗,果实品质不好,市场供大于求,只能赔钱。”

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钟启文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给了张志伟一颗“定心丸”。从争取项目落地示范做起,选种、育苗、脱毒、起垄、种植、防虫、管理、销售……课题组成员在大棚试验攻关,再以一带十推广,面对面培训企业技术员,手把手教农民,还不停地到处找销路。

“那是2019年,园区草莓种植首次扭亏为盈。”张志伟告诉记者,多样化经营才能有保障,这几年,企业依靠科技引领又试种了西红柿、生菜等十余种果蔬,尽可能降低不同季节的价格波动风险,“去年一年,种植的新品种草莓就带来了30万元的利润”。

  1月17日,张志伟(右)与杨世鹏交流草莓种植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杰 摄

科技之路也是发展之路。“前年种植基地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子课题,去年又被认定为青海省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科技小院’,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力度将继续加大。”课题组成员杨世鹏说,从示范成功到辐射推广,基地还潜移默化影响了周围村民的生活方式。过去农闲“猫冬”,如今来大棚打工增收;过去餐桌上多是青稞、马铃薯,现在一顿炒两三个菜已是日常。

行走在阳光下的种植基地,158个大棚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显眼。正月里产销两旺,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张志伟忙得脚不沾地,“草莓红、辣椒俏,技术人员常来不走,我的日子也天天像过年”。(记者王大千、陈杰)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