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拉萨三地服饰:绽放在高原的文化繁花

2025-02-20 来源:西藏日报 分享:

墨竹工卡县女式项链。

模特展示墨竹工卡县服饰。

墨竹工卡县女式花朵形耳饰。

墨竹工卡县男式提花织金面料镶边。

曲水县女式耳饰。

模特展示曲水县服饰。

曲水县男式金花帽。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蓝面具”。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拉姆服”。

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演员表演时穿的藏靴。 (图片均由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在青藏高原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曲水县和堆龙德庆区的服饰文化,如同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高原儿女的智慧与才情,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人们透过它们,看见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

墨竹工卡县,作为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农区服饰成为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在墨竹工卡县直孔区域,紫红色氆氇成为当地服饰的标志性颜色。这种色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普堆巴宣舞、藏戏表演等传统歌舞表演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男士们身着氆氇藏袍,内搭白色麻布衬衫“卜热”,并用提花织金面料镶边,整个服饰色彩丰富、格外夺目,尽显高原男儿的坚毅与力量。

女士们的服饰则更加绚丽多彩。她们大多穿着黑色氆氇藏袍,系着彩虹条纹的围裙“邦典”,既显得端庄得体,又不失女性柔美。她们佩戴的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饰物虽然简单,但却淡雅朴素,与高原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墨竹工卡县的女性喜爱佩戴花朵形耳饰,与她们所戴的帽子“朗霞”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朗霞”藏语意为氆氇帽,是墨竹工卡县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帽子以黑色氆氇做底,两侧镶有花边,后面翘有两个角,实用又美观,成为女性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配饰。帽子的装饰因年龄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女孩戴的帽子装饰较多,花纹图案丰富,顶上为八瓣花,代表着吉祥八宝(传统图案)的数量;成年女性的帽子则少些花俏,更为沉稳;老年妇人的帽子则简洁大方,透露出岁月的积淀与智慧;而僧尼的帽子则为绛红色,彰显着她们的宗教身份与信仰。

与墨竹工卡县相邻的曲水县,其服饰文化同样独具特色。曲水县位于拉萨河谷地带,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牧业发达。这里的服饰文化因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历史变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拉萨农区服饰风格。

男士们大多身着用家织氆氇制作的藏袍,以黑、白色为主,领口、袖口、下摆等位置镶嵌着精美的“十”字纹花边。他们头戴金花帽,脚穿“松巴”鞋,整个装扮既展现了高原男子的粗犷与豪放,又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女士们的服饰则更加丰富多彩,她们穿着黑色氆氇藏袍,内搭彩色衬衫,系着彩虹条纹的“邦典”,已婚女子还会将各色丝线编入头发中形成发辫,恰似高原上绽放的花朵。

而在堆龙德庆区,觉木隆派藏戏的服饰文化同样令人赞叹不已。觉木隆派藏戏作为“蓝面具”藏戏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其服饰不仅彰显了藏戏的独特魅力,更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特色和历史底蕴。“温巴服”“拉姆服”等各具特色的戏服,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服饰不仅让藏戏人物角色栩栩如生,更让观众在欣赏藏戏的同时,领略到了高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墨竹工卡县、曲水县和堆龙德庆区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服饰上更为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使得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展示高原文化魅力的窗口。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