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乡村振兴在青海」电力赋能,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2025-03-18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3月13日,记者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新寨村然吾沟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只见24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在阳光下充满生机与活力。

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为赵金龙送去用电新政策。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进入大棚内,一股热浪袭来,青菜、西红柿秧苗点缀其间,大棚的主人赵金龙在其间穿梭忙碌,他对记者说:“这批青菜是2月初种的,差不多到4月底就可以采摘、销售了,隔壁棚里种的是西红柿,今年西红柿的长势比较好。”
在大棚内仔细观察后,一股科技气息扑面而来。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棚内环境,温度能达到20℃,悬挂式自动化喷灌设备按照预设程序均匀喷洒水雾。“这些设备就像给大棚装上了‘智慧大脑’,现在种菜比过去省心多了。”赵金龙一边操作温控系统一边笑着说。
大棚的转变始于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的深度介入。
2021年大棚建设初期,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就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开展“电力先行”专项行动。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与赵金龙沟通交流,了解他的用电规划和设想。

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和赵金龙一起查看蔬菜的长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运检部工作人员尕松尼玛说:“我们根据大棚的布局、设备功率等因素,为赵金龙量身定制了科学合理的供电方案。同时,又对蔬菜大棚周边的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更换新的配电箱,有效提高了供电容量和可靠性。”
赵金龙感激地说:“国网的兄弟们特别好,对这个大棚他们比我还上心。以前用电总是提心吊胆,生怕电压不稳影响设备运行。现在好了,电力足了,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2023年,赵金龙的24座大棚开始高效运转起来,一年四季为玉树市本地市场输送新鲜蔬菜。
赵金龙说:“大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持。从温控设备到照明补光,每一个环节都与电息息相关。电力保障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提升,更激活了产业链延伸。”
新寨村村民扎西巴毛说:“我从小在新寨村长大,过去我们一家人只能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自从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建好以后,我就过来干活了,现在每个月都有3200元的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蔬菜大棚的用电需求,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还开通了用电服务绿色通道。让种植户在用电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只需一个电话,电力公司抢修人员就会迅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工作人员检查线路。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记得去年冬天,有一次深夜,我们大棚的温控系统突然出了故障,整个大棚温度骤降,如果不及时处理,蔬菜可能一晚上就冻坏了。”赵金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当时,我记得已经是凌晨一点了,脑子也乱作了一团,我第一时间先是联系了设备方,但是因为太晚,打过去都是无人接听,就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的一个阿吾(哥哥的意思)说要不给电力公司打个电话试试,没时间多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就打了过去,但是没想到电话很快就接通了,抢修人员不到半个小时就来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温控系统重新运转,棚内温度逐渐上升。”
从照亮万家灯火到温暖产业脉搏,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用银线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国网玉树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天净说:“我们将继续深化‘电力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让这片土地上的蔬菜茁壮成长,让更多高原特色产业插上电翅膀。”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