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民主改革真正把大家的人生还给了自己”

2025-0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西藏民主改革真正把大家的人生还给了自己”

中新社记者 赵朗

“西藏从民主改革前剥削压迫的不平等的民族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入新时代以来,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杨晓纯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形成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格局。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66年前,长期实行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废除。

2月21日,拉萨市中心热闹街景。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杨晓纯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民主改革废除了黑暗落后、剥削压迫的封建农奴制度,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她说,曾经的农奴奴隶从此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由藏族公民担任,自治区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33岁的次巴旺堆是西藏社会主义学院教师,作为受益于西藏民主改革的年轻一代,他说:“如今我们享受的公民基本权利,对祖辈来说却是奢望。爷爷那一辈被农奴主奴役,要上缴各类苛捐杂税。民主改革后才有了自己的田地。”

3月16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春耕开耕。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次巴旺堆出生在日喀则市仁布县的小村子,他在距家5小时车程的日喀则市区读完初中,又以优异成绩考到天津读高中,并在天津读完大学,如今成为一名教师。西藏民主改革改变了所有翻身农奴后代的人生轨迹,他说:“像我一样读过大学的年轻人,现在村里很普遍了,以前还出过两个博士。”

西藏交通的快速发展也让次巴旺堆的家乡不再闭塞,他说:“记得小时候,要过家门口的雅鲁藏布江还要坐传统的牛皮船,后来老家旁边修通了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附近不少村民因基建工程生活富裕起来。”

在他看来,无论家乡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变化,均得益于西藏民主改革。

3月26日,格桑旺姆在家中展示自己练习的藏文作业。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

“西藏民主改革真正把大家的人生还给了自己。”忆起往昔,71岁的格桑旺姆不禁感慨,“我是1954年出生,那时还没民主改革,想到小时候就是吃不饱饭的饥饿。”

西藏民主改革后,她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以工人身份进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后来被培养成为一名护士,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直至2002年退休。“这30多年,拉萨市人民医院飞速发展,最初只有一个大科室,后来人才多了,专业的设备也多了。现在更是方便得不行,手机上就能预约挂号。”她说。

退休后,格桑旺姆的生活格外充实,在当地老年大学学习藏文,日常喜欢阅读历史文化类书籍,经常参加一些读书会,弥补退休前对于知识的渴望,平常也去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做志愿者。她感叹:“谁能想到现在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