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养鱼人的故事:在高原小城“授人以渔”

2025-04-15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黝黑的面庞,憨厚的笑容,说话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年过五旬的四川汉子岳永禄正忙着观察最近新培育的鱼卵,看着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呈淡黄色的“鱼娃娃”,他目不转睛,十分认真。

图为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鱼池内培育的鱼卵 摄影:赵钊

“这些可都是宝贝,”这位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起最熟悉的话题来,满是热爱和自信,“只要这些鱼卵能顺利孵化,鱼的产量就能有保证。走,带你们看鱼苗去!”

养了20多年鱼的岳永禄2023年来到林芝米林市羌纳镇巴嘎村,创建了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增殖放流、优质冷水鱼供保、苗种扩繁、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为一体的标准化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占地5亩的养殖基地建有标准化养殖水面3365平方米,现有各类冷水鱼400余万尾,自2023年5月投产运营以来,已经累计销售冷水鱼900万尾,销售额1400余万。

“这是虹鳟鱼,这是鲟鱼,那边那个池里是拉萨裂腹鱼。”在鱼池大棚里,几十个蓝色长方形养殖池整齐排开,孵化区域、养殖区域,鱼卵池、鱼苗池、大鱼池分类排列,棚顶的指示牌上,清晰标注着鱼的种类。岳永禄沿着养殖池间的小路一边走一边看,这样的路,他一天要走几十趟。

图为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永禄在鱼池边巡视 摄影:赵钊

“要时时观测水温和鱼的生长情况,尤其是鱼苗池,要及时把病鱼、死鱼捞出来。”岳永禄介绍着,一位手拿小网的工作人员低头操作,细心地把已经翻肚的死鱼苗捞出来,保持养殖池的水的清洁度。

图为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鱼池边工作 摄影:赵钊

谈及为什么要来米林建渔业公司,岳永禄表示,他很看好西藏的冷水鱼养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而且米林的水质条件和生态条件都很好,加上巴嘎村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个干事业的好地方。“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村集体的信任。米林市把渔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不仅提供场地和资金扶持,还帮助我们对接了区农科院水产所的技术资源,引进了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采用科学养殖模式,既保护了水质,又提高了产量。”

图为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户外鱼塘 摄影:赵钊

近年来,米林市积极引进企业,盘活本地资源,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方式,实现“收入靠补贴”到“致富靠产业”的转变,让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冷水鱼养殖业便是典型例子。

“我们给村民提供固定岗位,还通过临时用工、集体分红等方式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2023年,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获得70余万元收益,2024年,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获得90余万元收益。”岳永禄表示,公司还将冷水鱼养殖技术免费教授给有意愿养殖的集体或农户,进一步助力巴嘎村群众增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养鱼人岳永禄扎根米林,踏实干事,不仅自己事业红火起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端上了乡村振兴的饭碗。谈及未来,他更是信心满满,主打两个字:生态。

“我们会继续扩大高原土著鱼类鱼苗养殖规模,这些苗种不仅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府增殖放流、水利工程生态补偿及民众放生鱼苗的主要来源。条件再成熟些,还计划探索‘渔业+生态旅游’模式,开发渔文化体验、高原鱼类深加工产品、休闲垂钓等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岳永禄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