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新客”

2025-04-17 来源:香巴拉资讯 作者:龚叶勇、唐杰 分享:

近期,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不仅发现了在保护区内消失三十多年的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赤狐的身影,首次捕捉到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马鹿的野外活动影像。这些发现让从事生态保护20年的巡护员龚叶勇激动不已:"能在同一区域拍到这两种‘稀客’,说明咱们的青山绿水真的活过来了!"

在海拔2301米的银杏湾,红外影像记录下一只毛色火红的赤狐正在林间觅食。而在更高处的葱滩,镜头里,另一只赤狐踏着积雪悄然走过。这种曾在九寨沟随处可见的动物,因早年森林砍伐和盗猎,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再未现踪迹。保护区技术员对比历史资料时手都在发抖:"它们消失时我还没出生,今天终于能向老师傅们交作业了。"

创建于1963年的白河保护区,从最初3名护林员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1.6万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川金丝猴、大熊猫、四川羚牛、林麝、绿尾虹雉等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血雉、蓝马鸡、红腹角雉、黑熊、岩羊、中华鬣羚等3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另外还有高等植物182科617属1618种,有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红花绿绒蒿、水青树、连香树、大花杓兰等。其中保护区以川金丝猴最具代表性,目前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为1600余只,是国内目前川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大、密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保护区。

近年来,在省、州各级主管部门的深切关注和帮助下,在九寨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团队齐心协力,紧抓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反盗猎、反滥伐、反毁林”“清风”等专项行动、完善科研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注重管理能力建设、持续实施宣传教育,使白河的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出变好的趋势,川金丝猴等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范围显著扩大,天然林覆盖率稳步提升,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持续增加。

撰稿人:龚叶勇、唐杰
编辑:高瑞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