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拉萨林周县松盘乡松盘村:牦牛养殖 助村民增收

2025-05-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

西藏仲春的清晨,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松盘村净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牦牛扩繁场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一大早,28岁的姑娘次旦宗巴来到距村子不远的牦牛扩繁场巡视牛舍,详细记录牛儿的采食、健康状态以及母牛的怀胎、产仔情况。随后,她熟练地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便于“牦牛厨房”动态调整当天的饲草营养配餐。

松盘村村民在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资料图片

“我们养的牦牛每天能吃上十余种精心配比的‘营养餐’,短期育肥只要三到五个月,与农户自己育肥需要七八个月相比,大大缩短了时间、节约了成本。几年来,扩繁场还为农户提供了500多头优质种牛,优化了我们农区的牧业结构。”身为扩繁场饲养主管的次旦宗巴告诉记者。

林周县有“拉萨粮仓”的美誉。以往,受自然条件限制,松盘村等南部村落主要为农业区,以种植为主,北部则以牧业为主,南北各自发展,难以形成产业合力,经济发展十分受限。如今,松盘村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区畜牧业,凭借“循环农牧业”,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牦牛养殖在西藏已有上千年历史,但传统养殖方式较为粗放,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现象仍未彻底改变,使得养殖产业难以规模化,制约着农牧民增收致富。

转机始于2018年——江苏省投资1.5亿元在松盘村格桑塘兴建的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落地。该示范园打破传统产业壁垒,开展饲草料深加工,以高价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苜蓿、燕麦草以及青稞、玉米秸秆等优质饲草;同时专注牦牛科技育种和繁育,引入帕里、娘亚等多种优质牦牛品系,解决当地牦牛品种退化、散养效益低的问题。经过几年探索发展,示范园不仅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还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循环种养殖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

位于松盘村的牦牛扩繁场。资料图片

在牦牛扩繁场,存栏的三千余头牦牛被分群繁育、精准饲养。“我们还为后备牛群(青年牛群)、母牦牛群(带犊母牦牛群、妊娠母牦牛群、空怀母牦牛群)和种公牛群制定差异化‘食谱’。”次旦宗巴于2022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就业,现在每个月工资七千元左右。她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家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净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富刚介绍,按照“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思路,仅牦牛扩繁场每年就要收购饲草两千多吨,农户在种植粮食之余,利用荒地种植耐旱饲草,每亩收入比种青稞高出700多元。公司还组织科技人员指导养殖户科学喂养,使牦牛出栏时间缩短,养殖户纯收入几乎翻倍。

“2025年,牦牛养殖场存栏将增长30%,牦牛扩繁场年推广优质种牛200头以上,牦牛养殖场年出栏育肥牛稳定在2000头左右,饲草料加工厂实现年销售一万吨各类饲料的销售目标。西藏农区的牧业产业化大有可为!”张富刚充满信心地说。

距离牦牛扩繁场几百米外,西藏泱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加工厂里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场景。深褐色的牛粪、羊粪通过传送带被送入机器处理。

泱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扎西介绍,公司以每立方米150元和250元的价格分别从村民手中收购牛羊粪,每年可生产5万吨有机肥,年营业额近500万元,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100余万元。公司由当地政府和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成立,主营饲料和有机肥加工及彭波半细羊养殖,不仅经营得风生水起,还吸收了7名返乡大学生就业。以公司为依托的西藏首个科技小院,在自治区科协的帮助下,邀请区内外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其专利饲料配方“富硒草饼干”作为“十四五”期间西藏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向全区推广。

松盘村村支部书记索朗表示,在科技赋能“以农养畜、以畜促农”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下,松盘村已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一条覆盖种植、养殖、有机肥加工、土壤改良的全产业链已然形成。

高原的夕阳炽热壮美,映照在松盘村的土地上。在“循环农牧业”的带动下,这里产业兴旺、村民增产增收,一幅农牧产业经济循环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