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6代科研人62年育成“下金蛋的鸡”“雪域白鸡”项目获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5-05-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高原5月,拉萨河畔绿意葱葱。44岁的冯静穿梭在拉萨市雪域白鸡养殖基地的孵化车间内,精准地给孵化器调试温度,定时收集种蛋。看着活泼成长的雏鸡,她的脸上挂着笑容,嘴里哼着小曲。

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这片高原农牧业的“试验田”早已褪去粗犷的旧貌——智能孵化机取代了传统火炕,科学喂养取代了散养饲喂,西藏农牧业正以“科技芯”重塑“新肌理”。

冯静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一名副研究员。她说:“西藏本土藏鸡生长周期长、产蛋量低。雪域白鸡育成后,年产蛋量由98枚提高到206枚,比藏鸡增加了108枚。”高原种蛋孵化率也由原来的35%提高到80%及以上,实实在在提高了经济效益。

“雪域白鸡”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自主培育的西藏第一个家禽蛋鸡品种。1958年,西藏第一次从区外引进优良蛋鸡品种——白来航鸡,开展适应性饲养和繁殖等研究工作,由于地处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白来航鸡孵化难题始终得不到解决。1960年科技人员通过二系杂交育种法,以白来航鸡为父本,当地藏鸡为母本开始了选育工作,1964年将纯白的杂交后代命名为“拉萨白鸡”。

1986年至1990年是该品种系统选育阶段,通过连续4年3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各项生产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体型外貌更加一致,生产性状遗传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品种群的标准。1990年该品种被西藏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为轻型蛋用品种群,并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0年9月,“拉萨白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时,由于存在地域名称,故更名为“雪域白鸡”。

雪域白鸡的“诞生记”,是一部跨越62载的高原育种史。冯静作为亲身经历的科研人员,深知这抹“高原白”的来之不易。

“团队里的很多人刚开始都不是研究鸡的。”她介绍道。

从牛羊的养殖转向鸡的育种,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体型数10倍的差异——牛羊的生殖周期以月计,鸡的孵化却以天为单位。最基础的饲养参数,从饲料配比到光照时长,都要在高原缺氧环境下重新校准。

无数个深夜,团队成员忙碌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办公室查文献,实验室、办公室的白炽灯与孵化机的灯光交织。冯静经常在闲暇时重刷电视剧《士兵突击》。“做科研就得像许三多一样,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做出成绩来。”冯静说。

2022年,她牵头攻关“特色蛋用型藏鸡培育及高效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时,恰逢孕期,她仍在鸡舍间奔波、爬上爬下,查看鸡群状态以及设施设备;生产后的第二天,她就开始在病床上工作了,医生查房看见后还打趣道:“你是来生孩子的还是来工作的?”

“审定通过的那天,我高兴得哭了两次。”冯静至今记得那一刻的恍惚:12年,从“科研小白”到团队负责人,从羊圈到鸡舍,从不被看好到雪域白鸡新品种审定完成……所有的疲惫、迷茫、委屈,在听见“审定通过”的瞬间,化作豆大的眼泪释放了出来。

为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牧民收入,团队坚持成果示范推广。截至目前,雪域白鸡已在全区七市地的38个县累计推广356.8万羽,良种覆盖率超过40%。

2025年4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藏政发〔2025〕7号),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拉萨净土藏鸡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雪域白鸡新品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份荣誉,是对6代科研人“接力跑”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