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石榴籽丨残疾不是终点,奋斗成就人生——回族女性马玉兰如何走出“创业路”
| 2025-05-26 来源:九寨沟县融媒体中心 | 分享: |
四川九寨沟甲勿海熊猫园景区的摊位前,马玉兰正仔细整理着商品。这位曾经的危重病患者,如今已成为带动7名残疾人就业的"创业带头人"。

命运重击下的重生:从“为什么”到“我能行”
2012年,马玉兰因突发骨聚集细胞瘤接受手术,2015年病情复发让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病痛与心理的双重打击曾让她一度崩溃。“当时我还是挺不能接受的,后来经过7天的时间慢慢接受了现实,我觉得还是要坚强起来,人生就是这样子,要面对不同的困难。”术后残疾的她没有消沉,而是主动加入当地残疾人互助群,在手工技能培训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我认识了很多残疾人,和他们相处之下,在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下,我也乐观了起来,后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一起交流学习,可以一起倾诉,一起聊天,让我一下子就觉得我应该好好的,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孵化基地里的技能增长:梦想照进现实
2023年,在当地残联的指导下,马玉兰带着自己的手工制品走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自从残疾后我收获了很多,让我更加的专注,让我在手工方面更加的得心应手,别人会的我要会,别人不会的我要努力去学会。”她的手工编织品因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广受好评,逐渐打开了市场。这段经历让她坚信:“残疾只是身体的一种状态,绝不是人生的枷锁。”

“九寨沟县残联近年来特别的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马玉兰就是其中的一员,她通过县残联的组织到嘉善平湖参加了培训,在盘扣制作方面较为优秀,在九寨沟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实操,现在已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九寨沟县残联教就股股长任唯凤说到。

景区里的“创业驿站”: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
2024年,依托甲勿海熊猫园景区的文旅资源,在残联与九寨文旅局的协调推动下,马玉兰获得了景区内的固定销售点位。她没有独享机会,而是主动帮助了1位卧床残疾人、2位轮椅使用者、1位肢体残疾人及3位残疾人家属。他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手工制作,有人在摊位接待游客。“因为我是残疾人,就很了解他们的心情,不想因为我是残疾人给家人带来太多累赘,他们同样也不想,我就想通过我帮助他们一起活的更好。”如今,马玉兰带动的这几位残疾人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马玉兰她对手工的钩织特别感兴趣,她想带动我们,有时间就来给我们教,我们学会以后,钩好的她又拿去帮我们卖,她对生活特别的乐观,也影响着我们。”因工地上受伤导致高位瘫痪18年的勿角镇新阳村村民何慧平除了自己编织一些背篓等手工品以外也在马玉兰的带动下学起了钩织。

社会支持托举梦想:让“不一样的烟火”持续绽放
马玉兰的故事,是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缩影,更离不开政策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当地残联将她纳入“残疾人创业扶持计划”,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创业补贴、搭建平台;文旅部门为其提供景区摊位,减免租金。一项项政策的落实,切切实实帮助残疾人实现从“受助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整合资源,为残疾人开设技能培训班,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就业服务跟踪服务机制等,逐步构建政策保障、技能提升、资源对接、社会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九寨沟县残联教就股股长任唯凤介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