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西藏佛学院参学团:在普陀山祈祷观音护持、国泰民安

2025-06-04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这次又来到了浙江普陀山,佛教中的四大名山我已经全部去过了,也算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了。”站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像前,来自西藏佛学院的一位学员感慨道。两日的普陀山参学,让师生们对佛教在普陀山的千年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祖国的华东地区,对于他们来说,此行的一切都充满新意。

图为西藏佛学院师生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像前合影 摄影:赵振宇

观音菩萨与布达拉宫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汉语里“普陀珞珈”和藏文“布达拉”意义相同,“布达拉”其实是梵语的音译,它还可以译作“普陀罗”或“普陀”,指的就是观世音菩萨所居住的岛屿。藏传佛教信众认为,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即玛布日神山,是观音菩萨的“第二普陀山”,可以说普陀山与藏传佛教关系密切。

观音信仰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尊奉观音。“汉传佛教传言观音有三十三化身,与我们藏传佛教有所不同。在藏传佛教里,我们讲的是二十一度母,度母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各自拥有独特的色彩和象征意义,代表了菩萨的不同特质。普陀山供奉有许多观音像,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从视觉和艺术角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学习。但无论是三十三化身还是二十一度母,都是佛陀所强调的‘慈悲为怀’的象征,都是我们僧人所秉持的‘弃恶扬善、维护团结、祈祷和平’理念。”在普陀山观音法界,西藏佛学院的师生们了解着有别于藏传佛教的观音故事,在交流互鉴中,感悟佛教中国化的多元一体性。

图为在普陀山观音法界内西藏佛学院学员了解不同的观音文化 摄影:赵振宇

从法雨寺到紫竹禅林,从普济寺到慧济寺,西藏佛学院的师生们在普陀山上走过了一座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规制的汉传佛教寺庙。漫步于不同寺内的各殿堂、楼阁之间,不仅领略到古老寺庙的宗教文化氛围,更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庄严。

图为西藏佛学院师生参观法雨寺 摄影:赵振宇

“这是我在普陀山所看到的第一处藏文!”在西天景区“心”字石旁,一名学员所发出的惊叹引起了其他师生的围观。这是一处写有六字箴言藏文的石刻,虽雕刻时间无法准确了解,但方寸之间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我们一路上都在想这里会不会有我们藏传佛教的身影,没想到还真的恰巧遇到。”除此之外,普陀山三大国宝文物之一的多宝塔,作为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亦是一座藏传佛塔,其样式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也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这些无形中的一点一滴,都是自古以来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图为西藏佛学院师生被普陀山西天景区藏文雕刻所吸引 摄影:赵振宇

普陀山,被誉为“海天佛国”,不仅因为宗教文化而吸引着游人前来,也因为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对于西藏佛学院此次参学的师生来说,他们很多人是在普陀山第一次看到了海。

图为西藏佛学院学员在东海岸边写下中国二字 摄影:赵振宇

从晨曦初照到夕阳西下,那些历经沧桑的寺庙和佛像与自然景色一起,千百年来讲述着佛教教人向善向上、促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