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为梦想奔跑】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奔赴西藏墨脱 “我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

2025-06-23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图为安超林为学生送教上门。徐雨萌摄

登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的楼顶,俯瞰县城,云雾缭绕。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安超林知道,经过一年的时光,他已经和这座边陲小城紧密相连。

一年前,安超林和其他4名成员一道,从几千公里之外的山西来到这里,开启了自己的支教生活。

从校园到另一个校园,安超林增加了许多身份——班级的副班主任、全校的足球老师、学校德育处的干事、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身份意味着成长,对他来说,很多工作都格外新鲜。

足球课是墨脱县完全小学的特色体育课程。安超林承担了全校550多名学生的足球教学工作,这给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他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会踢足球,但是教别人踢足球还是头一遭。”安超林说。

他记得,第一次带着孩子们来到足球场,孩子们眼睛里闪闪发光,那是他们对足球场的向往,也是对安超林这位新教师的期待。通过观摩足球教练的教学方式、研究足球比赛,安超林逐渐对足球有了新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赛中学,在赛中练”,这个思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一说下节课是足球课,大家都在教室里欢呼雀跃,这种感觉难以言表。”安超林说。

除了教学,安超林等人还承担起送教上门的任务。他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生因患病无法正常上学。每到星期五下午,安超林都会跟送教老师一起去这名学生家里,带她折纸飞机、教她唱歌……“我将竭尽所能,让她能更多地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安超林说。

一次,在带着这名学生唱歌时,安超林发现她的反馈很强烈,话也多了几句。这让安超林意识到,或许她对唱歌“有感觉”。于是,歌声成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现在这名学生已经学会唱简单的儿歌。每次听到她说“老师好”,临走时“下次一定再见”的约定,都让安超林再次感受到支教的意义。

与安超林相比,徐雨萌选择支教的种子埋下得更早。在学校读书期间,徐雨萌就开始参与线上教学项目,和远在墨脱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传统,很多支教老师都通过这种方式开启了自己和学生的联系。”徐雨萌说。

为加强与西藏学生的交流互动,支教团在寒假开展“晋师云支教”一对一志愿帮扶活动,为小朋友带去丰富多彩的兴趣课堂;开展“笔友计划”通信项目,用1200封书信搭建起校园与高原的连心桥;线下,支教团成员利用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支教学校开展武术、足球、合唱、中外文化鉴赏等兴趣课堂,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自2017年起,山西师范大学先后8届学子共34人来到墨脱支教,承担起墨脱县完全小学6个年级9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首届支教团成员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墨脱的场景。回环曲折的山路、陡峭险峻的悬崖、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和泥石流……这条当年被本地人称为“生死路”的扎墨公路,用10小时的颠簸给他们上了进藏第一课。“紧紧抓着车把手,看着窗外百米深的悬崖,我突然明白了教育的意义。”首届支教团成员王涛回忆。

2020年来到墨脱的第四届支教团成员田雨欣为了激励学生,给一名有进步的同学奖励了一把雨伞。没想到,过了几周,这名学生塞给她几根新鲜的玉米,说是自己周末专门采摘、剥好的。“这是一份很珍贵、很有意义的礼物。”谈起与学生的点滴,田雨欣很感动。

对于很多支教团成员来说,在墨脱的经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回忆,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王静,首届支教团成员,现在是林芝市察隅县的一名教师;张子恒,第二届支教团成员,现在回到墨脱县甘登乡工作……

“我们与高原有个青春之约,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年的支教生活虽然短暂,却与孩子们累积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我也懂得了学长学姐选择回到墨脱的心情和决心。”徐雨萌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