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守护高原蓝宝石 共筑鱼鸟栖居梦

2025-07-05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游客乘坐快艇在仙女湾景区游玩。仙女湾景区供图

青海湖水鸟日益增多。 海北州刚察县生态环境局供图

夏日的青海湖,湖面开阔,白云倒映其中。6月27日,伴随一路好风光,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青海湖仙女湾景区,沿着栈道前行,脚下是柔软的湿地,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远处雪山的倒影在粼粼波光里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

青海湖,这颗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原蓝宝石”,以4650.08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2024年监测数据)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巨大的水体、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成为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之地,还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和青藏高原最为重要的“气候调节器”。

“好遗憾,本以为延伸至湖中的栈道能成为我的拍照打卡点,没想到因为湖水上涨,栈道已经被淹没了。不过看到青海湖的水位上涨,还是很令人开心的。”听到一旁游客略显遗憾的话语,刚察县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刘晓智微微一笑说:“自2005年起,青海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仅2024年就增加了28.1平方公里,现在水域面积已恢复至70年前的水平。”

时针回拨到2021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牢记嘱托,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持续加大青海湖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湿地保护、封湖育鱼等措施,围绕“湖、鱼、鸟”核心要素,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体系。

“前不久,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15支观鸟参赛队走进青海湖,他们通过观测记录环湖水禽栖息区及沿线鸣禽、猛禽、兽类分布,探索青海湖野生动物的奥秘。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新增9种青海湖鸟类新纪录,其中荒漠林莺为青海省新纪录种。”刘晓智说。

如今,青海湖生态红利持续释放: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野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马鹿频频“出镜”;刚察县湿地总面积达14.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0.68%;刚察县空气优良率达98.8%,优于全省空气质量考核标准……

“4年来,刚察县总投资3322.68万元,统筹实施国土绿化巩固提升、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灭鼠治虫等重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和仙女湾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各类生态修复面积达60.92万公顷。以沙柳河、仙女湾为代表的沼泽湿地,植被盖度逐步提升,生态功能不断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呈现出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的生态链。”刘晓智说。

“沙柳花开了,湟鱼(青海湖裸鲤)就来了。”这句谚语在刚察县流传已久。眼下,正值青海湖裸鲤洄游的季节。湛蓝天空下,无垠草原绿意盎然,沙柳河、泉吉河等河道里,成群结队的青海湖裸鲤溯流而上,穿越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域,到达淡水河流中产卵。

“鱼鸟共生,这是近年来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鸟—鱼’生态链的安全至关重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科技合作宣教处处长才让加说,青海湖裸鲤洄游对生态意义重大,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普通鸬鹚、渔鸥等多种鸟类以其为食,它们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鸟类种群。

刚察县全面构建起“全链条生态保护+全方位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主动融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持续加大对青海湖的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湿地保护、封湖育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青海湖裸鲤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近49倍,刚察县累计放流裸鲤幼苗超过2.1亿尾,人工增殖放流贡献率达到26%。

如今,“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盛景年年如约而至,棕头鸥、普通鸬鹚等水鸟穿梭于水面,绘就了一幅“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美丽画卷。

清晨薄雾中,成群的候鸟掠过湖面,翅膀拍打声与湖水轻吟合奏。仙女湾景区负责人才项俄日同往常一样,在景区内一边检查各项设施运行情况,一边欣赏美景。

“目前,景区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正全力推进生态研学馆的建设工作,未来将以互动展示、科普讲座、实践体验等形式,深度挖掘当地生态知识,为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探索自然奥秘、学习生态知识的优质平台,助力实现‘寓教于游’的全新旅游体验。”才项俄日说。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好青海湖的决心和信心。”才让加介绍,通过持续治理,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20多年“长高”“长大”,2024年首次监测到东方白鹳、雪豹现身湖畔;青海湖裸鲤蕴藏量达12.75万吨,已从“濒危”物种变为“易危”物种;291种、60.6万只水鸟翱翔天际,3400余只普氏原羚奔腾跳跃,青海湖“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更趋平衡。

“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中,我们精准划定拟建公园范围1.04万平方公里,完成24条初评意见反馈整改。细化‘两区’管控措施,创新提出流域监测带缓冲概念,谋划形成‘一心四区,一环多点’公园建设布局……现已全面完成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和社区发展8个方面55项任务,形成65项成果。目前正在进行创建成效评估,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才让加说,今年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将推进国家公园复审评估,争取早日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

青海湖从水位下降到连涨、大湖“王者归来”;从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到“鱼翔浅底”;从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到种群不断扩大……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青海湖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的生动体现,这颗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正展现出动人的自然之美。

湛蓝的湖面与天际相接,仿佛天地在此处悄然交融。普通鸬鹚成群结队掠过水面,翅膀拍打湖面溅起晶莹水花;斑头雁穿梭在茂密的芦苇丛间,黑白相间的脖颈在青纱帐中若隐若现;三五只棕头鸥雏鸟紧紧跟在亲鸟身旁,圆滚滚的身躯笨拙地学着觅食。远处,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或漫步于广袤天地间,或在劲风拂过的草浪中奔跑,尽显高原野性之美……此刻,它们共同勾勒出高原湖畔最灵动的夏日诗篇。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