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行进中国|指间生金 艺泽热贡

2025-07-11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分享:

润笔、试色、落笔……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杰唐卡画院,唐卡画师们屏气凝神、思量运笔,笔尖轻触画布,无声无息间,花瓣、牧草、祥云初具模样。画师们皆沉浸于自己的天地,手腕的每一次提按,指尖的每一次微旋,都是岁月与心血的沉淀。

远处雪山巍峨绵延,近处溪流蜿蜒、水草丰茂,大国非遗工匠、国家一级美术师桑杰加正在为一幅山水唐卡描绘松柏元素,细如针尖的画笔反复描绘之后,一棵松树跃然布上,尽管松树很小,不是整幅画作的核心元素,但桑杰加依旧反复描绘,精雕细琢,力求把松树的细枝末节全都完美呈现,一笔一画,都蕴藏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桑杰加正在绘唐卡。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生在同仁,长在同仁,学在同仁,这片热贡艺术热土是桑杰加不断前行、持续创作的力量源泉,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自小就厚植于桑杰加的心间。

早年间,桑杰加一直在北京打拼,推广唐卡、泥塑等,宣传热贡艺术。“在北京打拼了10余年,积累了人脉,开拓了市场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一心只想带动更多家乡人增收致富。”彼时,桑杰加人在北京,心在家乡。

桑杰加正在绘唐卡。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2017年,桑杰加回乡创业,投资创建了桑杰唐卡画院,同时承接了政府的技能培训班,开始为当地群众传授技能,三年后,培训的第一批百余名学员掌握了唐卡、堆绣等热贡艺术的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作品,学员们或是留在画院继续深造技艺,帮带新人;或是自立门户,以此谋生……“看着不少从桑杰唐卡画院走出的学员们继续师带徒,深耕热贡艺术领域,很是欣慰。”桑杰加表示。

渐渐地,桑杰唐卡画院发展成为当地小有规模、小有名气的画院,有人慕名前来,也有人学成远走。“目前,画院有60余名成熟的热贡艺人,大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一直在传帮带学徒。”桑杰加介绍,如今,画院艺人也是在多思考、广交流的基础之上,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热贡艺术作品更小巧了,表现内容更丰富了,价格更亲民了,产品远销海内外。

桑杰加调试颜料。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画师们习得了技艺,改善了生活,过程中,热贡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桑杰加表示,如今,画院的发展已然是对自己返乡创业初心的最好回馈,“未来,还要继续钻研技艺,修身修心。”近年来,画院还累计投入上百万元,帮助当地的老弱病残群体改善生活等,扎根乡土、回馈乡土,桑杰加始于心,践于行。

同仁市,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在这片沃土之上,以保护传承热贡艺术为己任的热贡艺人大有人在。龙树画苑勇于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桎梏,免费招收全国各地的热爱唐卡绘画的年轻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唐卡艺人;仁俊画院成立青海省首家民间热贡艺术博物馆,旨在促进热贡艺术的传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教育科普水平……

仁俊画院画师正在创作援青主题唐卡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目前,正在创新尝试集热贡艺术体验、特色餐饮、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是满足游客对热贡艺术的好奇之心,另一方面,以热贡艺术保护传承为牵引,带动文、旅、农、商等多点开花,融合发展。”仁俊画院负责人桑德加介绍。

桑德加早年创作的唐卡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跳出画院看同仁,在桑杰画院、仁俊画院、龙树画苑所处的隆务镇吾屯下庄村一带,有着近百个唐卡画院,可谓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在各个画院的引领之下,近年来,热贡唐卡在内容方面不断突破和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山水、人物、花鸟、风俗等内容均成为唐卡新题材。

热贡艺术之堆绣作品。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为确保吾屯特色小镇建设实现热贡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当地将吾屯上庄村、吾屯下庄村打造成为一个集艺术创作、传习教育、收藏展览、文化体验、展示销售、住宿接待、艺术休闲、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同仁·唐卡特色小镇。

在唐卡特色小镇,各个画院以“画院+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广纳生源,培训学徒;同时,以旅游业为依托,融合发展文旅经济,自然而然就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十四五”以来,同仁市紧紧依托产业“四地”建设,坚持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热贡艺术为龙头,积极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特色文旅产业,全市以热贡艺术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热贡艺术文化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浓。

绘制唐卡,需要多种笔和颜料。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摄

目前,同仁市规范化运营的画院已达25家,每家画院稳定培育唐卡艺人100名,直接或间接带动2.4万余人投身热贡艺术,文化产业磁吸效应持续释放。设立111处非遗传习中心与110处非遗展示点。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200余处热贡艺术展销窗口拓展市场。

同仁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打造品牌为落脚点,以健全机制为关键点,以培育优秀人才为根本点,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培育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0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4名,是西北乃至整个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聚集的“非遗大市”。近两年,共培养各类热贡艺术人才3876人,户均增收13578元,文化收入年均增长18.4%。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