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宝藏之城|戈壁小镇新生记

2025-08-08 来源:新华社 分享:

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曾是因石油而兴、又因油尽而沉寂的工业遗址小镇。八百里瀚海戈壁,冷湖镇似乎与世隔绝。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冷湖镇成为理想的观星地,近年来,当地发展科幻特色文旅,让戈壁小镇焕发新的生机。 目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已累计引进12家科研单位45台望远镜。一台台大型天文望远镜在赛什腾山上建成,宛如巨眼仰望苍穹。依托天文资源和戈壁奇景,冷湖打造出火星实验室、黑独山等一批“出圈”地标。连续举办多届的“冷湖科幻文学奖”,更让这片土地成为科幻创作的新高地。 从石油废墟到星际梦境,荒漠星河之间,冷湖镇以科幻点亮文旅新场景,也为中国西北工业小镇的转型探索出一条充满想象力的新路径。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赛什腾山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7月29日拍摄的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实施的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项目。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实施的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项目科研人员在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29日,参加暑期研学的小朋友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学习天文知识。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29日,科幻作家杨平(左一)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与参加暑期研学的小朋友交流。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29日,科幻作家杨平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创作。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30日,冷湖镇一家民宿的工作人员准备清理房间。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7月28日拍摄的冷湖镇“冷湖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7月30日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游玩。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7月29日拍摄的冷湖镇赛什腾山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拍摄的冷湖实验室一角。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拍摄的冷湖实验室(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7月29日,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参加天文夏令营的学生查看芯片农场培育的蔬菜。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7月29日,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老师为天文夏令营的学生展示小火箭组装。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这是7月30日在冷湖镇天文观测基地附近拍摄的星空。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这是7月30日在冷湖镇天文观测基地附近拍摄的星空(堆栈合成照片)。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拍摄的石油工业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