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有一种力量,始终激励着西藏奋勇前行

2025-08-21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2025年,西藏自治区迎来60岁生日。

从挣脱千年枷锁到获得人身自由,再到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这不平凡的60年,西藏昂首行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提出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引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60载筚路蓝缕,60载沧海桑田。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把舵定向谋篇布局

“纲”和“魂”统领新时代西藏工作

“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高原最美的季节,走在城镇牧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横幅标语,洋溢着节日到来的喜庆。

时间回溯到1965年9月:301位各族代表齐聚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定格在1965年9月:怀着当家作主的豪迈,代表们在投票箱中投下了神圣的一票。从那一刻起,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了。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区,西藏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

然而,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世界屋脊;有一种力量,始终激励着西藏前行。

回首看,深情牵挂,念兹在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促进了西藏从加快发展走向长足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进入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抬望眼,壮阔高原、逐梦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西藏、情系西藏,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了一系列的重大项目。

——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明确了西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地位;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治藏方略进行了论述;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藏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总书记鲜明提出“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一句沉甸甸的“就是要”,清晰且坚定地表达着党中央的一贯政策。雪域儿女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一句重若千钧的“抓好四件大事”,又为新时代西藏擘画了新蓝图。雪域儿女牢记重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

……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今天的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迈出坚定步伐。

我们更加深悟: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作为“纲”和“魂”,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引,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必须把统筹兼顾、系统思维作为科学方法,必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作风保障,必须把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我们更加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光辉引领,西藏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片牍情深见字如面

鼓舞雪域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总书记回信了!”

“总书记扎西德勒!”

6月的尼洋河畔,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夕,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院落干净、村巷整洁,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满怀激动心情,隆重迎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

“得知这几年村里又有新变化,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为你们高兴。”

“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在浓浓的喜悦、温暖、幸福之中,大家再次回忆起2021年7月21日的那个下午,总书记在嘎拉村入户拉家常、促膝问民生的场景。

转眼四载,岁月如梭。

嘎拉村,这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积极拥抱时代机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

202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0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大关,相较于2021年增长了四成;

2024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2万元,比2021年增加了5000多元;

……

之前那个依靠传统种植养殖和政府补贴维持生计的村落,已然破茧成蝶。

见微知著,观今日西藏之变,从一个个小村庄开始即可。

嘎拉村如此,曾经的“三人乡”玉麦亦是如此。

时光再回到2017年10月29日,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送到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手中时,年过半百的姐妹俩激动不已。

“总书记工作很忙,我们写信的时候,真的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总书记回信中的每个字,都说到了我们边疆群众的心坎上。”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如今,玉麦已发展到67户、200余人。独具地域特色的藏式小院取代了破旧的矮房,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公路……

“现在,守边力量更强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富、更好了。”回顾这些年的变化,玉麦乡原乡长卓嘎感慨地说:“我们要把感党恩化作守边的强大动力,自觉守护好祖国的一草一木。”

一纸、一信、饱含深情;一书、一言、充满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给西藏各族儿女回信(贺信)。

细读每一封笺纸,有给农牧民群众、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也有给科考队、大学、论坛的贺信。

深悟每一封回信,问候、点赞、厚望蕴含在字里行间,书信中的点滴嘱托,让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让个人与祖国紧密相连。

情暖雪域,爱洒高原。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西藏各族人民把对党的无限感恩之情深深铭刻在心底,化作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即便是遇上定日县6.8级地震,灾区群众也丝毫不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每一幕,让人充满力量。

8月15日,伴随着哈达与祝福,包括定日、拉孜、萨迦等县首批2578户12139名受灾群众正式搬入安全舒适的新居。

从震后一片狼藉到灾后重建首批群众入住,短短220天书写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中国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我们,真的很感动。党和政府把我们放在了心上,我们很感恩。”

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村委会主任尼玛次仁激动地说:“今天能够搬进这崭新、漂亮、安全的新房子,正是党中央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送给我们的最珍贵、最深情的礼物。我们将永远跟党走,用勤劳的双手追求幸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每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都很忙,父老乡亲们都会托他们捎去对总书记的诚挚谢意,托他们向总书记汇报家乡的桩桩喜事。

我们都是收信人,更是奋斗者:党的恩情不能忘,要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7月27日,“2156人,全部完成进藏!”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朋友圈热传热议。

这2156人,是中央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

这2156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新派来的,他们将以三年为期,怀揣着热忱与担当,续写新时代援藏工作崭新篇章。

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西藏该怎么办”?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四件大事”具体化、载体化为“四个创建”的奋斗目标。

雪域儿女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将一项项“硬举措”落地生根。

——西藏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四大工程”“六项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携手唱响“高原红石榴”品牌。

《202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14个集体、15名个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徜徉于高原大地,各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本质要求。“好风凭借力”,九大产业积势蓄能,呈现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诗画乡村屡屡破圈,“林卡经济”“农家乐”已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向新而行,在这片创业沃土上投资兴业、追逐梦想。

《202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8.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民生为大。

西藏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西藏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公费教育;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长8.5%;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长9.4%。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重大使命。我区严格执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入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规划,把全区50%以上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南北山绿化工程,造林超过10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藏羚羊种群目前已增长至30多万只,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呈现恢复性增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区共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年发放补助金超过了15亿元,人民群众的“生态饭”越吃越好、越吃越香。

——边境兴则边疆兴,边民富则边防固。我区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全面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建强边境一线战斗堡垒……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正助力广大边境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

随着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边境群众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爱国守边意识强了起来,西藏边境地区正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变化。

启航新征程,逐梦再出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高原儿女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