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记者手记】西藏拉孜:高原秋收“变奏曲”

2025-10-03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金秋十月,青稞飘香。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日喀则的田野仿佛被阳光浸透的金色画卷。风中起伏的青稞穗浪沙沙作响,像是在吟唱丰收的赞歌。

国庆前夕,得知家乡开始秋收,我连夜赶回拉孜县扎西岗乡玉托村。没想到,第二天清晨来到田边时,秋收已近尾声。飞驰的车轮,终究没能快过机械化时代家乡的秋收速度

图为秋天的玉托村景象 摄影:德吉卓玛

我的家乡就在318国道5公里外。一路上放眼望去,田野里呈现着不一样的丰收图景:有的青稞已经捆扎成堆,有的正在装车运往打麦场,等待着蜕变成饱满的粮粒。从老家就近的山坡上俯瞰,不远处,几台收割机仍在轰鸣作业,农民们和着机器节奏,哼着民间的劳动歌谣,将收割好的青稞整齐地堆好。

记忆中的秋收,是黎明时分拖拉机的轰鸣,是田埂上密集劳作的身影,是男女老少此起彼伏的劳动歌声,那是一幅持续半个多月的热闹画卷。如今,同样的土地上,只见三三两两的乡邻伴着机械作业。那些需要弯腰劳作数十日的热闹,已留在了过去。面对眼前这份高效的宁静,我不禁感到欣慰。

图为田间地头成堆的青稞 摄影:德吉卓玛

图为蓝天白云之下饱满的青稞迎来成熟 身影:德吉卓玛

在60岁的村民巴桑家,这位见证了西藏一甲子变迁的老人感慨道:“我年轻时,秋收是件大事。大家要提前准备食材,邀请亲友帮忙,甚至在城里工作的儿女都要过来帮忙。如今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繁忙的秋收变成了寻常劳动,三四天就能完成过去半个多月的工作。”他望向远方金黄的田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亲历者和受益者,我倍感荣幸。”

图为在青稞田里劳作的农民 摄影:德吉卓玛

图为罗布次仁在自家的青稞田里进行劳作 摄影:德吉卓玛

走进罗布次仁家的青稞田,他和弟弟、儿子、儿媳四人正进行秋收的最后冲刺。他家的31亩地,三天就能收割完毕。记得童年时,一块地里需要十几人忙碌,如今三四个人就能完成从驾驶收割机到捆扎青稞的所有工序。“现在的农机装备越来越多,功能齐全,大大缩短了劳动时间和成本。”罗布次仁笑着说,“我们村正在推进震后重建,秋收后大家还可以就近务工增收。国家帮我们修房铺路,交通便利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变好。”

在乡道旁边的青稞地里,一辆大型的收割机正进行工作,这是一台联合收割机,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看这青稞。”阿妈格桑手捧刚刚剥皮脱粒的青稞微笑着说道。

图为阿妈格桑手捧刚刚剥皮脱粒的青稞 摄影:德吉卓玛

图为联合收割机工作现场 摄影:德吉卓玛

田野里,收割机的轰鸣与劳动者的歌声交织;村庄中,村民们穿梭在各个重建工地,抢在寒冬前修建新居。村民们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那忙碌中透着的踏实,那谈笑间流露的满足,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