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春赴雪域 初心铸师魂——高研与一场跨越三千里的教育之约

2025-10-11 来源:西藏商报 分享:

高研与校社团的同学讨论相关活动内容。

3650米的海拔高度上,拉萨师范学院的阳光总带着别样的分量——它穿透教室玻璃,落在19岁陕西姑娘高研的侧脸上,也落在她飞速记录道法教育要点的笔尖上。沙沙的书写声里,藏着一个大二学生对雪域校园的热忱,更藏着一场跨越三千里、关于青春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从陕西彬州到高原拉萨,高研用两年时光证明:这场“雪域之约”不仅改变了她对陌生土地的认知,更让她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读懂了“教育”与“担当”的深层意义。

初遇:三千公里外的温暖与成长

2024年夏天,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拉萨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递到高研手中时,亲友的不解如潮水般涌来:“放着家门口的学校不去,非要跑近三千里外的高原?”可只有高研知道,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早已在她心里扎了根——高中时读了一篇关于西藏的报道,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依然闪烁着渴望的眼睛,让她对“教育能改变什么”有了最初的执念。

初到拉萨的考验比想象中更直接。剧烈的高原反应让她整夜头痛难眠,干燥的气候让皮肤出现裂口,陌生的环境更让她一度陷入迷茫。“是班主任陈吉佳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把我从不适感里拉了出来。”高研的回忆里满是细节:陈老师每天叮嘱她喝酥油茶缓解高反,藏族室友措姆教她基础藏语,课间塞给她的藏式点心还带着温度。

在这个“微缩的民族团结大家庭”里,不同民族的青春气息交融成独特的校园风景。高研和措姆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无话不谈,措姆会讲那曲牧区的放牧故事,教她唱藏语歌谣;高研则分享陕西的面食文化,帮措姆梳理专业课笔记。“高原的阳光虽然刺眼,却照得人心透亮。”高研说,正是这份跨越民族的善意,让她在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这份成长不止于适应生活。大一那年,高研怀着“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初心,加入校学生会。从最初只会整理资料、通知活动的“新手”,到能统筹校园文化活动、精准反馈同学诉求的学生会副主席,她的每一步都藏着团队协作的温度——筹备社团文化节时,团队连续一周课后打磨方案,意见分歧时总能通过沟通找到最优解;协调活动物资时,有人主动承担重物搬运,有人细致核对清单,没人计较分工多少。

如今,作为2025-2026年西藏自治区学联驻会执行主席,高研常说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2025年,学校正处于从高等专科学校向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高研亲眼见证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为高原学子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更优质的实践平台;许多优秀教师的不断加入,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愈发完善,更加贴合西藏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这一历程的亲历者和受益者,高研深知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为他们搭建了更好的成长舞台。“学校给了我们成长的舞台,而我们也在陪着学校变好。”这份双向成就,成了她青春里最扎实的注脚。高研自豪地说:“这里不仅有温暖的师生情谊,更有与学校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无限可能。”

逐梦六十载:在方队训练中书写团结篇章

202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喜讯传来,高研迎来了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入选拉萨庆典表演方队。“既兴奋又忐忑,兴奋能为大庆献礼,忐忑自己的体能跟不上高原训练的强度。”经过形体、协调性多轮考核,当入选通知下达时,她激动得一夜没睡,却很快被高强度训练拉回现实。

高原的晨光里,她们每天清晨六点集合热身;正午的烈日下,一个挥手、抬腿、转身的动作要重复上百次,直到力度与节奏分毫不差;夜幕降临时,全队围坐复盘,调整次日计划。不到一周,强烈的紫外线就把大家的皮肤晒得黝黑,训练服上的汗渍干了又湿,结成一圈圈盐渍。“好几次累得想坐下,但看到身边的伙伴都在咬牙坚持,想到这场表演承载的意义,就又站起来了。”

更让高研动容的,是训练中无处不在的团结与支撑。方队里有藏族、汉族、彝族的同学,动作快的同学主动帮进度稍慢的同学纠正姿势,还有人带了肌肉酸痛药膏分给大家;休息时,各民族的歌声与家乡故事交织,艺术团老师则会穿插讲述自治区成立六十年的变迁:“从土路到柏油路,从土房到楼房,从教育匮乏到学校遍布城乡。”那些带着温度的故事,让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愈发深沉。

“我们的表演不仅是技巧展示,更传递着西藏人民的热情与团结。”指导老师的话,成了高研的精神坐标。大庆当天,当她和伙伴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广场,听到群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当队形变化成“同心圆”的瞬间,她远远望见了总书记,所有辛苦都化成了自豪与感动。那一刻,她真切懂了:每个动作、每抹微笑,都在诉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意,也在见证自治区成立六十年的繁荣与荣光。

践行:双庆时刻里的使命与未来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余热未散,国庆、中秋的喜悦又如期而至。“双庆”交织的特殊节点,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高研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要把青春理想融入雪域教育事业,用知识为西藏发展添砖加瓦。”

在她看来,小学道法课虽平凡,却承载着“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一次达孜区中心小学的宣讲经历,让她更加坚定初心——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被问“长大后想做什么”,有人说“要当老师教知识”,有人说“要建设家乡”,那些稚嫩的声音,成了她心底最坚定的力量。

“西藏六十年教育的跨越,是无数人用汗水铺就的。”高研深知,从“扫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简陋教室到标准化校园,西藏教育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怀。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她既想做“见证者”,也想做“建设者”。毕业后到基层小学任教,成了她早已定下的目标。

“我想把西藏的发展故事搬进课堂,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变化里感受祖国的强大;想组织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互动中加深友谊;想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用优质教育陪伴他们成长。”高研的规划里,藏着对“引路人”角色的理解——她相信,今天浇灌的每一颗“雪域种子”,明天都会长成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栋梁。

这场青春与雪域的约定仍在继续。就像高研期待的那样:“未来,我教过的学生里,一定有人会接过接力棒,让教育的火炬在高原永远传递。”而她,正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为帆,在雪域高原的教育沃土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师范生的青春答卷。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