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耳朵村里听团结 石榴花开别样红九龙县雪洼龙镇以党建引领谱写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新篇章

2025-10-15 来源:甘孜日报 分享:

“十九世纪70年代,我的父亲李甲玛(汉族)和母亲吴细拉(藏族)是耳朵村第一家不同民族通婚的,我的大姐嫁给了藏族,我的丈夫是彝族,我的兄弟媳妇也是彝族。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们家一直是民族大团结的践行者。”提及家中的民族团结故事,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李红珍的语气中满是自豪,“听说现在全镇不同民族通婚的已经有62户了。”

近年来,雪洼龙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通过建强组织堡垒、创新服务载体、促进交融互嵌、推动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邻里和睦的生动画卷。

筑牢“桥头堡”,织密民族团结组织网

雪洼龙镇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优化网格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民族群体、每一位居民身边。选优配强熟悉民族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网格员,定期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吸纳各族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鼓励党员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坚强核心。

架起“连心桥”,提升服务管理精准度

立足各族群众需求,雪洼龙镇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常态化走访联系制度,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各族居民家中,倾听心声、了解诉求、解决困难。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聚焦种植养殖业,做好“土地文章”,发展壮大“粮经套种”产业,牦牛存栏达1.2万头,建成苹果基地339亩,油菜基地590亩,肉兔基地1个,年出栏达1万只以上。针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开展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如在传统节日组织慰问、提供语言翻译帮助等,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共育“石榴情”,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雪洼龙镇积极搭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平台。定期举办“邻里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传统美食分享、民俗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和情谊。鼓励组建多民族参与的村文艺队、志愿服务队等,持续开展“党旗领航·清洁家园”行动,建立“周五大扫除”机制,在共同参与村内建设、环境整治、公益活动中加深友谊。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树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讲好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生动故事,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拧紧“安全阀”,维护和谐稳定好局面

该镇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行“一个总网格+N个子网格+N个微网格”的“1+N+N”网格化治理模式,整合知名人士、老党员、家族家长、离任村干部等“乡贤”和驻村干部等资源,充实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加大“双语”调解员培育,推动矛盾纠纷调处、移风易俗、家庭家教家风等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8件,确保了辖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证。雪洼龙镇的相关探索,不仅促进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也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