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外眼看西藏】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让喜马拉雅山脉从“地理分界线”变为“合作连接线”

2025-10-30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巴基斯坦与中国西藏同处喜马拉雅山脉沿线,相似的地理环境——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形、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珍稀的生态资源,既带来了发展的独特挑战,也孕育了相通的发展命题,更蕴藏着跨越国界的广阔合作机遇。”在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这样说。 

图为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发言 摄影:王淑

西藏的发展实践为全球高原地区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卡里尔·哈什米表示,过去数十年,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高原脆弱生态与传承藏族优秀文化的双重前提下,让青稞、牦牛、藏药等古老高原物产完成了华丽蜕变。更令人钦佩的是,西藏将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比如那曲市打造的“牦牛文化产业园”,既通过科学养殖提升牦牛绒、牦牛肉的品质,又开发牦牛主题文创产品、游牧文化体验线路,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养殖+加工+文旅”的三维增收。这种“科技赋能产业、文化激活价值”的融合模式,与巴基斯坦北部高原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样本。 

巴基斯坦北部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资源,但在产业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卡里尔·哈什米说:“在开伯尔—普什图省,开心果种植面积达8万公顷,却因缺乏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亩产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60%;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拥有世界遗产级的雪山湖泊景观和千年佛教文化遗址,生态旅游年创收却不足2亿美元,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服务标准化程度低成为主要瓶颈。这些痛点,恰恰是中巴开展产业合作的切入点,而西藏的成功经验,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 ‘金钥匙’。” 

图为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现场 摄影:赵振宇

在论坛上,卡里尔·哈什米提到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升级为高原产业合作搭建了战略桥梁。卡里尔·哈什米表示,目前,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已开通“青稞专列”,实现巴基斯坦进口农资与西藏出口农产品的双向快速通关,通关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正在建设的中巴阿新通道,将通过跨境铁路连接西藏亚东口岸与巴基斯坦拉合尔,未来西藏的冷链物流车可直接抵达巴基斯坦北部城市,为高原生鲜产品打通“南亚生命线”。卡里尔·哈什米期待以这些基础设施为依托,将西藏的数字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设备、文旅开发经验,与巴基斯坦的高原作物种植基地、边境贸易枢纽、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打造“技术共享—产能合作—市场互通”的跨区域产业价值链。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项目。在高原产业发展领域,中巴拥有相似的基础条件、互补的发展需求和坚实的合作基础。在论坛上,卡里尔·哈什米提出三点具体合作倡议:一是建立中巴高原农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打造“环喜马拉雅”产业合作试点;三是共建高原清洁能源合作网络。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务实合作为路径,就一定能让喜马拉雅山脉从‘地理分界线’变为‘合作连接线’,让两国高原地区的人民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共同书写中巴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卡里尔·哈什米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