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科技冬奥推动产业创新突破 智慧成果加快“飞入百姓家”

2022-02-19 来源:人民网 分享:

“冬奥经济溢出效应”系列报道三:

科技冬奥推动产业创新突破 智慧成果加快“飞入百姓家”

破纪录了!

又破纪录了!

自冬奥会开赛以来,“冰丝带”里几乎每一枚金牌成绩都打破了奥运纪录。

“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北京冬奥会,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是对“科技冬奥”的最好诠释。更加可贵的是,这些科技成果,将在后奥运时代“开枝散叶”,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冬奥的“智慧遗产”。

国家速滑馆。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奥运赛场绽放“科技之光”

“这是我滑过最棒的场馆!”2月6日,刷新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奥运会纪录的瑞典选手范德普尔在赛后感叹。

作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速滑馆,这块“最快的冰”不仅能精准控制赛道冰面温差,同时也让场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成为“最环保的冰”。

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科技冬奥”为运动员带来更好、更公平的竞技体验。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0.016秒的优势摘金,赛场上的计时系统可以精确到毫秒。

赛场之下,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体现在冬奥的方方面面。在开幕式上,通过5G+8K视频技术直播,为因疫情不能到场的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盛宴,切身感受科技奥运之美。在冬奥村,运动员的房间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智慧餐厅的机器人主厨,可以实现24小时的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服务。

奥运会发展到今天,比拼的不仅是体育技能,也是在比拼科技进步。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事,各项尖端科技“百花齐放”;同时,这场全民共享冰雪的盛会,成为中国科技向世界展现实力的绝佳舞台。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

科技冬奥推动创新突破

“我负责精不精彩,航天负责成不成功。”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一次彩排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开幕式流程“零失误”的完美呈现,背后是航天技术的支持。而开幕式上令全球观众赞叹不已的主火炬台、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则是由中国企业京东方自主研发设计。

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北京冬奥会众多“黑科技”的背后,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科技冬奥”是广大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专家解释,“科技冬奥”专项是针对冬奥中涉及到的领域内共性技术难题,聚集全国优势力量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给一笔经费。要求立项时就必须回答:有没有解决国外有、国内没有的技术?国内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有没有解决冬奥会场馆建设史上碰到的独一无二的难题?必须很好地满足上述一条或多条标准,才有可能立项。

“科技冬奥”虽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役,但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在最高海拔两千余米的延庆赛区,天气环境恶劣,之前是无水、无路、无电、无通讯的“四无”区域,信息网络建设难度极大。其中赛时关键信息和办公通信功能的奥运信息网络(OIN网络)由联通数科负责建设。项目建设期间,“90后”OIN网络主管杨汉昭每天往返30公里山路,自带方便面和烧饼面包充饥,遇到极端天气甚至步行5公里盘山路将设备人力搬运上山。他说:“冬奥会是国之盛事,一点错也不能出,我们一定要保证赛时网络完美运行。”

“科技冬奥”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毅表示,借助冬奥平台,真正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受到关注,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研发能力。

“同时,多项破解传统痛点的数字应用形成的震撼效果,将吸引更多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创造新价值。”孙毅说。

智能送餐设备上菜。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摄

智慧成果释放“溢出效应”

“北京冬奥会新技术正走在推广应用的路上。”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

据悉,冬奥期间,200多项技术先后测试,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

在不远的未来,这些科技成果将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京张高铁智能创新成果已经在其他铁路上部分应用了。”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课题二负责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军介绍。

为迎接冬奥,京张高铁全面升级为“世界首条智能高铁”。在服务方面,开通了英文票务、计次票和定期票、人工远程协助售票系统、全线5G高清转播和智慧观赛、旅客无接触出站等特色功能;在安全运行方面,构建了高铁运营安全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安全运行技术、视频监控和风雨雪及异物监测平台等。马建军预计,这些共性技术,将很快在全国铁路推广。

此外,据介绍,8K节目、8K频道及8K屏幕,正在走向公众。云转播这项新型的转播模式,未来也将更多服务各项大型活动。氢燃料大巴在延庆、张家口提供赛时交通服务保障,赛后将继续用于城市运行。由秸秆、玉米等原材料制作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全面用于冬奥会餐饮服务,未来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还有其他众多的智能化服务,未来都将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王磊总结道,“数字媒体、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的科技成果,都会成为重要的、宝贵的奥运‘遗产’,在赛后进一步推广应用,继续惠及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赵竹青 王震 申佳平 罗知之)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