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更环保的城市、更绿色的产业、更低碳的生活——多地推动减碳实践观察

2023-06-05 来源:新华社 分享: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更环保的城市、更绿色的产业、更低碳的生活——多地推动减碳实践观察

新华社记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近日走访全国多地看到,更环保的城市、更绿色的产业、更低碳的生活方式渐成气候,各领域积极推动减碳实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

从单体建筑到整体区域,能耗更低的环保城市

在重庆两江新区翠渝路上,有一栋长满花草的房子,名为“重庆房子”。满墙盛开的三角梅煞是好看,还有金竹、常春藤等几十种植物点缀着建筑外墙,配合屋顶栽种的绿植,让这座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重庆博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黄潇说:“夏天茂密的植物能帮助建筑隔热、降温,冬季植物枯萎了,阳光直射进来可满足室内采光要求,再配合地道风系统、太阳能吸热板、雨水收集池等,每平方米能节电40%到50%。”

无人机拍摄的“重庆房子”全景图(2023年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前磊 摄

能降耗的“重庆房子”并非个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

各地正不断推进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生态城区、低碳城市的推广覆盖。在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节能型低碳环保城市”的可持续开发理念从一开始就写进设计图纸里。

“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工地时,我们就谋划起前滩能源中心这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上海电力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园园说,能源中心以天然气为基础,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及蓄能技术,为区域内各单体建筑集中提供空调冷热源,“把独立分散的单体建筑的供能系统集成起来,实现集中供能、统一协调。目前区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81.9%,节能35.6%。”

从园区到生产线,不断升级的绿色产业

办公区均采用水蓄冷集中能源站的空调方式,降低发电成本;公交、共享出行等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转换衔接;保留湿地、瀑布等自然资源,大部分区域采用自然生态草沟排水……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正全方位探索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园区负责人杨淳至介绍说,根据换算,每万元产值碳排放仅两公斤,“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值”。

图为位于海南澄迈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园区(2022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从紧盯工业用地的“亩产GDP”,到算清单位产值碳排放的一本账,产业园区关注点的变化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正不断走深走实。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推动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近期,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已建成,正式投用后每天可供应高纯氢6000多公斤,满足超过300辆氢燃料汽车的加氢需求。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氢气,我们通过‘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成套技术’进行提纯,成本低于常规氢气生产30%以上。”川维化工副总工程师胡泽介绍。

变生产中的“附属产物”为低碳环保的“主打产品”,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加快绿色转型脚步。

与此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迅猛。生态环境部5月29日公布的信息显示,从今年1至4月的综合环评审批情况来看,涉及光伏发电项目952个,同比增长132.2%;风电行业项目586个,同比增长36%。

从时尚到习惯,化为日常的低碳生活

上海市长宁区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有一张亮眼的绿色账单:18年来,小区开展公共建筑用电节能减排,平均每月节电3.8万千瓦时;开展废水利用,通过建设管道将净水系统的废水排入景观池,共节约用水超60000立方米;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通过湿垃圾堆肥,使得干湿垃圾循环利用率达到14.33%……

小区居民常会坐在一起聊一些绿色话题:回收的瓶瓶罐罐还能做点啥?如何在小区内搭建更适合昆虫们生存的生态空间、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常说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时尚,而我们希望通过长期实践,将时尚变为习惯,让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自然的选择。”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陈磊说。

图为上海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内的“昆虫酒店”(2023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默玲 摄

今年3月,《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是一项创新性的自愿减排机制,对低碳行为进行积分奖励,鼓励公众低碳生活。”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处长张静说,“比如,公众选择开新能源车或乘坐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按照碳普惠有关规定可获取碳积分,兑换消费券、小礼品等奖励。”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开展了碳账户的创新探索,每个个体的减碳行为都将汇成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记者王默玲、陈凯姿、刘梓桐、高敬)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