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绽放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华彩——来自“中国文化第一展”的一线观察

2023-06-1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和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件件文艺精品、一场场文化盛宴背后,是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兴盛,是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是中华文化正在自信自强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以“文”会友,“博”览天下。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有“中国文化第一展”之称的文博会堪称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前沿发展趋势的“缩影”。

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在深圳开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吸引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参展,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3596家,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10多个增加到108个……自2004年创办以来,文博会的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已成为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好客山东到和美新疆,从创新安徽到活力四川……文博会各地展馆尽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馆内,数百件广东文化产品、香港创意设计作品和澳门文创品牌汇聚一堂。粤港澳携手捧出精品文化硕果,向世界展示大湾区文化产业风采。

6月8日,观众在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馆内观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跨越十九载的文博会,记录着文化企业辛勤耕耘的优异成绩,刻画着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波澜航程。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落实见效,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恢复明显,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文化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816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2022年全年快3.1个百分点。

7日发布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显示,骨干文化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守正创新、积极进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入选榜单的广东省出版集团不仅打造出花城文学院大IP、面向大湾区推出《我的家在中国》系列读本,大众出版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改革成效明显,还取得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丰收”:与5年前相比,2022年三项经营指标分别增长132%、161%和74%。

6月8日,观众在文博会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文学院展台观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主办地深圳因文博会催生出一大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壮大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实力。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8%,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科技+”“创意+”“旅游+”……通过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数字科技的新赋能、文旅资源的新品牌,文化中国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百川汇流与气象万千在文博会上得以立体呈现。

前一秒还在“游历”浙江的青山、碧水、田野、海岛、古村落,后一刻夹着纸香和油墨的混合香气便扑面而来……数字化手段营造出的“交叠时空”,在文博会浙江展馆1353平方米的空间中徐徐展开,观众在馆内可以“一镜飞越山海湖泊,一秒穿越历代古画”……

6月8日,文博会浙江展台为观众带来“光影万象 水墨江南”演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首次设置的数字中国展区面积不大但人气超高。数字中国展区相关负责人郑洵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上运用更多现代科技创新手段,能让更多人跨时空、跨领域感受古今各地文化和文明的进步。

6月8日,观众步入文博会数字中国展区观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宜兴紫砂、龙泉青瓷、杭绣、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缂丝、云锦、发绣、苏绣、扬州漆器……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和工艺在文博会上集中亮相,众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巧思、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的“唐三彩”摆件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小巧可爱、融合唐朝仕女形象的小型摆件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说:“我们编写了《唐三彩培训课件》系列教材,开展大中小学研学实践培训,让唐三彩代代传承。”

6月8日,观众在文博会上拍摄“唐三彩”摆件。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非遗文化、工艺美术、传统艺术与时代元素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有活力,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郑春辉说,文化传承要把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6月8日,观众在文博会上欣赏莆田木雕作品。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家海外展商入驻文博会“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曾相莱说,除了海内外展商及采购商现场对接,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6月8日,舞蹈演员在文博会“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为观众呈现精彩表演。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不少海外参展商表示,参加文博会不仅结识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很多顾客,也切身体会到文明交流互鉴的百花竞放、美美与共。

第五次来到文博会的韩国传统文化产业研究所理事郑光昊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10家传统韩国文化公司参展,“文博会可以创建有效的交流桥梁,希望向中国更多地介绍韩国传统商品和文化”。

6月8日,观众在文博会上了解韩国的传统商品和文化。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来自伊朗的参展商马迪在展台前向观众介绍波斯地毯、藏红花等展品。他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他想起了东方古老的丝绸之路。“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可以让不同文化的国家增进沟通和理解。希望中伊两国未来继续发展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6月8日,来自伊朗的参展商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伊朗展台整理地毯。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巴西的展位上,一款酷炫的背包吸引了不少目光。这个配有LED屏的“双眼”、名为“钢铁侠”的背包产品产自深圳,在南美销售火爆。巴西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中国联络负责人葛霄凌说,这样的跨文化“爆款”现象在中巴文化贸易往来中屡见不鲜。

6月8日,文博会巴西展位上展出的背包,这个配有LED屏的“双眼”、名为“钢铁侠”的背包产自深圳,在南美销售火爆。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或是带着自己得意的设计、产品来中国寻找市场,或是希望把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带回所在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海外参展商和文化展品表明,文博会正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和乃生,不和不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赵汀阳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发言时说,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同时互相改善,吸收不同文明最突出的优点。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在于铸就文化的新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

文博会展馆的入口处,“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横幅引人注目。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地各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文艺创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传播等主题各抒己见、碰撞交流。

“百年来,中国已经逐步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我们正在创造这一现代文明的新形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

纵横正有凌云笔,风好恰是扬帆时。

担负新使命,奋发新作为,众多文化单位、文化工作者发出了舍我其谁的强音。央企华侨城集团致力于打造一流中国文化品牌。总经理刘凤喜表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为文化旅游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文化企业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做中华文明传承者和传播者。

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说:“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增强历史使命感,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将历史的宝藏变成现实的力量。”

厚植文化沃土,奋进复兴之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字记者:陈凯星、肖文峰、叶前、詹奕嘉、邓瑞璇

视频记者:肖思思、李恒毅、李思佳、胡拿云、白瑜、梁希之、邓瑞璇

海报设计:潘红宇

编辑:贾真、初杭、宋为伟、王浩程、郭洁宇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