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红色圣地感召中国青年

2023-07-02 来源:新华社 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题:红色圣地感召中国青年

新华社记者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年轻人用巧手修文物,守护党史的厚重;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真挚而热烈的宣誓声饱含青年拳拳爱国情;江西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海归”青年用中英双语讲述着革命故事……

一个个承载着中共光荣历史的红色圣地,感召着千万中国青年追寻、守护、传承红色基因。

6月30日,观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观看《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其中不超过35岁的党员共计2393.5万名。

追寻

王家坪、宝塔山、枣园、南泥湾……18岁的马建国终于亲身来到这些向往已久的红色遗迹。高考结束不久,他便从甘肃兰州出发,踏上了寻访革命圣地延安的旅途。

作为文科生,爱好历史的马建国高中时便已了解不少革命故事、党史知识。当时,那些史料对他而言仍然“停留在文字上”,缺乏真切的感受。

直到跨进低矮的窑洞,触摸着粗粝的墙壁,他真正发觉“课本上的文字活起来了”,“历史有了具体的模样”。

“重走老一辈走过的路线,是一种锻炼和洗礼。”马建国说,这次旅行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历史里的波澜壮阔,让他更加坚定早日成为中共党员的信念。

6月30日,观众参观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近距离感受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能够激励青少年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理想信念。”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薛健说。

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从遵义会议会址到河北西柏坡……暑期临近,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其中不乏许多青春靓丽的年轻身影。

据携程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显示,从红色景区的游览客群年龄分布来看,“80后”“90后”游客分别占比41%和26%。青年群体参与红色旅游比例显著提升。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教授认为,青年一代通过参观红色圣地,了解中共建立、发展、壮大的历程,从而能够联系起自身与光荣革命传统的精神纽带,从信仰源泉中汲取奋进能量。

守护

2021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中共一大会址也完成修缮。两年多来,纪念馆较过往的展览陈列面积大幅增加。基本陈列展厅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大批原汁原味的红色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

人们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2022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3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回望百多年前,他们很多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80后”“90后”。百多年过去,如今的“80后”赵嫣一,正在用文物修复及仿制方式,守护着那些革命先贤、仁人志士留下的“珍品”。

“让每一件陈列品都保持它朴实无华的一面,留存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易打动人心。”赵嫣一说,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她总是会将自身对于历史的体会与感悟融入其中。

中共一大会址,曾是革命志士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住所。一大会址重新对外开放后,着重展示了李书城、李汉俊当时工作生活的真实样貌。

赵嫣一举例说,展出的李家合照所选用的相框,便“复原”了20世纪20年代的真实风格,“我们对这些相框的材质进行还原处理,保存百年前的时光印痕”。

修复和仿制文物,枯燥而辛苦。但赵嫣一觉得这项工作充满了精神的力量。“希望通过仿制与修复,让参观者一眼就能感知到1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传承

“爷爷一辈子都在守望井冈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34岁的青年“海归”毛浩夫说。

2017年11月17日,毛浩夫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毛浩夫生活在一个被红色文化滋养的家庭,他的爷爷毛秉华数十年如一日宣讲井冈山精神。

2018年7月,毛秉华因病去世,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毛浩夫便从爷爷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宣讲员,用中英文双语向海内外游客讲述革命故事。近年来,他累计宣讲了4000余场,线下听众达10万人次。

近些年,毛浩夫致力于挖掘历史资料。他深入湘赣两省边界各县农村,拜访了数十位红军后代。

毛浩夫认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就是井冈山时期留给人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与热爱应该是我们新时代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毛浩夫说。

2016年,毛秉华在给孙子的信里写道,“对井冈山精神要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些话深刻地影响着毛浩夫。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简单继承一份工作,而是能够继续传扬井冈山精神,为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在毛浩夫和团队的带动下,当地组建了一个“小红军宣讲团”,由中小学生组成,其中不乏革命烈士的后代。节假日里,学生到井冈山各景点为游客义务讲解,如今已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

“红色基因的传承为青春注入浩然正气,照亮青春底色。”郑长忠认为,亲身实地深入红色圣地扎根实践,更有利于青年一代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记者:黄扬、许晓青、赵鑫虎、程迪、陈昌奇、王奕涵)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