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何以中国丨探秘“顶流”博物馆! 一起来陕历博组队“寻宝”

2023-07-11 来源:西部网 分享: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宋洋 王佳祯 王靖升)如今,文博游已成为假日出行必选,逛博物馆蔚然成风。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物和创新举措,陕西历史博物馆赫然位列文博游必打卡榜单。作为“顶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有哪些宝藏?7月10日,“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首站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起解锁文明“密码”,组队“寻宝”陕历博。

7月10日,“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首站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直观再现千余年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生活

整体以罗为底,使用500多种丝线、300多种针法、陕西省内50多位技工四个月昼夜不停完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唐墓壁画珍品馆序厅,一幅由36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组成的现代作品唐代宫廷乐舞场景让记者们纷纷驻足。

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如果有相机可以记录留存就好了。大家对千余年前古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探究,而唐墓壁画就像一千多年前一张张的照片,直观再现了不为人知的贵族人物和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媒体团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唐墓壁画珍品馆。

你知道吗?追求oversize,穿男版宽松外套不仅是当代女性的穿衣风格之一,在唐代也曾出现。在展厅中,李凤墓壁画中一幅着男装、手捧包裹的侍女图引起了大家注意。穿男装,着胡服在唐墓壁画还有唐三彩里非常常见,目前发现着男装的侍女形象在壁画中出现的比例高达16%,可见穿男装在当时十分受女子喜爱,也表明在当时唐朝女子逐渐脱离了礼教的束缚,地位逐渐提高,体现出了她们恣意放达,热烈奔放,而且自由创新的精神。

陕西作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篇幅大、等级高的壁画大部分在这里出土。据了解,从上世纪的50年代至今,在陕西已发现有壁画的100多座唐代墓葬中,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讲解员王静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收藏总数量为660幅左右,占陕西省总收藏的70%。唐墓壁画珍品馆展区面积4200平方米,展线长近千米,可以看到14座墓中出土的97幅壁画。唐墓壁画不仅从各个角度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是学习中华传统艺术,研究古代绘画的宝贵资料,还能帮助观众穿越千年、梦回大唐,感受唐代壁画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进一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一幅由36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组成的现代作品唐代宫廷乐舞场景吸引记者们驻足。

“物中藏物”“宝中藏宝” 透过展品一窥盛唐风貌

提到大唐,就不得不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专题展览区。

窖藏的主人是谁?为何埋葬?如何埋葬……王静介绍,何家村窖藏是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进行基建时偶然发现的,当时出土了两个陶瓮和一个银罐,里面存放有各类珍贵文物共计1000余件,以其数量大、等级高、种类多、保存完好而震惊世界。而至于窖藏的主人,至今还没有定论。

大唐遗宝展览精选出重点文物300多件,主要从玉器、金银器和钱币三方面来展示唐代手工业的发达程度,而何家村窖藏的主要特点就是“物中藏物”“宝中藏宝”,透过一件件展品让大家得以窥探盛唐风貌。

在何家村窖藏中金银器皿数以百计,代表了唐代技艺的顶峰,而窖藏中有少量文物是舶来品,包括宝石和来自波斯萨珊王朝以及日本等国的钱币,还有几件金银器皿。

据介绍,何家村窖藏的出世在许多方面印证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的认知:丝绸之路是一条人员、艺术、宗教和文化交流往来的路线,其真正意义不仅在于来往货物本身,更在于从西方世界所传来的语言、宗教、技术和艺术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到长安乃至整个大唐时期的生活。

媒体团参观馆内展览。

馆藏170余万件(组)展品 时间跨度长达百余万年

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一座“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尽在眼前。

据介绍,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藏品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收藏的170余万件(组)藏品,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类见证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清晰记录了华夏大地的文明脉络,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

媒体团采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

侯宁彬说,在观看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在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活动中,你就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所以5000年绵延不断,是因为一直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所有积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吸收,然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发扬光大,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侯宁彬说,通过博物馆的展品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阐述“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基本概念,再将其通过博物馆彰显出来。

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以来,把社会教育、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利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记者们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光明网记者董大正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到西安,今天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了唐朝墓葬壁画展览,里面的壁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震撼。

“正是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才能够让这些文明遗存得以留存于世,更加激励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董大正说,之后几天,他还会去到石峁遗址、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等博物馆、历史遗址,除了更好地感受陕西的历史文化外,他也将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更好地回答“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时代命题。(西部网)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