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大运成都 青春之城

2023-07-24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新华社) 分享:

四天后,成都将迎来一场青春的盛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人们会发现,青春活力是这座千年都市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进取、活力、创意、多彩……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汇聚于此、追求梦想,这座“青春之城”绽放着青年人努力奋斗的精彩,迸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青春之城 逐梦之地

成都的大街小巷,现在随处可见大运会元素和标识景观。其中,志愿服务小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8岁的志愿者张思宇这几天正为来往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

7月15日,在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的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志愿者为游客介绍当地旅游资源。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17年,当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张思宇考上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始深入接触成都。现在,他已融入这座城市,成为一家公司的员工,并住进人才公寓。“我要成为一名专家级工程师,用键盘改变世界,不负奋斗青春。”他说。

7月15日,在大运村志愿者之家,一名志愿者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成都作为逐梦之地。

30多岁的陈斯在成都创建了一家科技公司,其关键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他喜爱成都,也被当地文化所吸引。成都茶馆林立,可休闲,可聚会,很多事情在茶馆就能谈成。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通过努力可实现梦想。

陈斯说,在成都,工作快节奏和生活品质能很好结合。他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成都北斗智寻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到2022年,公司进入成都天府软件园进行成果转化加速,向高科技成熟企业迈进。

这是7月14日在成都宽窄巷子景区拍摄的迎大运主题景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一边奋斗,一边生活”,这是青年向往这座城市的理由。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张古哈说,成都高新区逾75万“双创”人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统筹孵化资源,着力解决青年创业“落地难”问题。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相关调查表明,在蓉大学生65.82%愿留下工作。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14-45岁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成都这座千年都市,成为青年人的逐梦之地。

多姿多彩 靓丽青春

敢于啃“硬骨头”是青年人鲜明的特征。陈斯至今还记得,他带领的团队在2019年攻坚一项关键技术时,全都憋着一股劲,而这项技术在行业应用上没有先例。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团队,像赴战场、攻山头一样,跨界学习、研究,一次次冲锋。业务攻坚时,风油精、咖啡、茶是最受欢迎的“三件宝”。陈斯说:“每人都有风油精,一星期用一瓶。”咖啡、茶同样用来提神,消耗得也快。经过努力,他们最终啃下“硬骨头”,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6月21日,人们在成都大源中央公园内的咖啡馆喝咖啡。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拼搏是梦想的阶梯。数据显示,成都创业年轻化特征显著,成都市超80%的创业青年在37岁以下。

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到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楼的3D生物打印实验室做科研,是30岁的咸阳小伙张勃庆的习惯。

7月14日,在成都高新区铁像寺水街,游客在茶铺体验当地特色盖碗茶。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导师张兴栋院士的指导下,张勃庆在成都进入了“骨诱导”领域。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张勃庆踏上创业之路。“个性化骨诱导颅骨修复体目前在临床试验阶段,产品预计3到5年后上市。”张勃庆说,能够看到自己研发的成果造福患者,是前进道路上的最大动力。

7月20日,四川大学助理研究员张勃庆在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D生物打印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摄

创新是青年自带的基因,也是一座城市不断前进的动力。因为青年人的活力与创新,各种新职业也如雨后春笋在成都出现。

在成都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一群青年人聚在一起,忙着有些“另类”的事——通过揭秘基因的遗传“密码”,帮助客户找“祖先”。公司创始人周坤说:“溯源工作门槛非常高,需要计算机、生物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

大数据架构师、汉服造型师……不仅在城区,成都农村也出现一批新就业、创业群体。在成都蒲江的铁牛村,有50余名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的“新村民”,他们做产业、搞文创,推动着乡村振兴。

青年人在成都追逐梦想,这座城市也因他们的到来更具青春气息。

4月19日,滑板爱好者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练习滑板。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如今,体育运动成为成都新潮流。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的CDT运动公园热闹非凡,从早上的少年足球、篮球训练,到晚上的俱乐部比赛,再到周末的潮流运动,这里成了大家挥洒汗水的好去处。

7月21日,在四川天府新区CDT运动公园内,小朋友参加暑期少儿足球训练。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王冬果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麓湖公园社区从事体育产业相关工作。“我们的场地使用情况非常火爆,足球联赛每天都在进行。潮流活动一般在周末,大家喜欢用体育运动放松。”

世界目光 更上层楼

大运会是世界青年的盛会,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青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中国青年迷上了这座“青春之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也喜欢上这座“幸福生活,人间烟火”的中国城市。

7月13日,丁小丁(右二)在成都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书院的英文课堂上。新华社发(桐梓林国际社区供图)

在成都定居近6年的英国小伙丁小丁是一名四川女婿,在澳大利亚留学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大学毕业后,他随妻子一同来到成都并继续学习深造,是成都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的一名外籍志愿者,主要负责管理社交媒体、制作短视频。

到成都后,丁小丁从最初完全不了解中国习俗到逐步融入当地生活,把成都当成了第二故乡。在丁小丁制作的视频里,有大熊猫、啤酒节、茶艺、春节,还有他最爱的成都美食,“我想让外国朋友看看中国的样貌,让全世界都知道成都的美丽与美味”。

7月14日,两名游客在成都锦里用手机拍摄刚刚购买的特色饮品。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国际赛事的举办,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成都的大门。“运动员将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获得独特的体验,不仅是体育竞赛,大运会的教育科研活动和成都的城市文化都令人神往。”今年3月第一次踏足这片被天府文化滋养的土地,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不吝赞美之词,表达了对成都大运会的期待,“成都丰富的城市生活引人入胜,茶社、传统建筑、大熊猫基地等都将成为参赛者的难忘体验”。

3月22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佩戴熊猫公仔发箍拍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更多外国人眼中,这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都市正青春,是一座“国际范”十足的城市。“在机场就已经感觉到成都是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很适合举办大型运动会。”17日,巴西代表团成员一行抵达成都,巴西代表团新闻联络官凯莉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跟同伴分享她对成都的初印象。

7月17日,首批抵蓉的巴西代表团成员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成都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国际化。”在成都生活了15年的英国人安迪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外国餐厅不再“难找”,高铁连接各个城市,家门口就有休闲健身的运动场。从年轻小伙变成中年奶爸,他也在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收获了爱情、友情和事业。闲暇时,他喜欢骑车走街串巷,在深夜约三五好友撸串,“相信成都的未来会更美好”。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