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区域发展新亮点丨“底盘”稳固 新动能“成势”——长三角加快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

2023-08-15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 题:“底盘”稳固 新动能“成势”——长三角加快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

新华社记者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形势严峻挑战,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增速均超过6%,对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总量数字之外,长三角在做强实体经济、壮大新经济新动能、释放一体化红利等方面涌现出不少结构性亮点,正在加快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

向“实”而行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今年以来,直面外部风浪,长三角三省一市凝神聚力抓制造业发展、抓大项目投资,确保发展“底盘”始终稳固。

今年6月中旬,黄海之滨的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投资约65亿元的盛虹可降解材料(一期)项目开工,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盛虹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百万吨可降解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企业正在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江苏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俊说,今年上半年,江苏133个计划新开工的省级重大项目已开工117个,开工率达88%。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为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新投用的杭州机场东区国际货站。(谭申捷 摄)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7月下旬,随着项目通过民航部门验收,杭州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正式投运。

杭州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是浙江省重点项目及杭州亚运会保障项目,总投资14.89亿元。与杭州机场原有的国际货站相比,新货站建筑面积是老货站的近5倍,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达60万吨,可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提供优质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3%,江苏、浙江和安徽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1%、17.6%和21.6%,向“实”而行的态势十分明显。

“实体经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定海神针。”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

向“新”发力

今年上半年,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持续火热。上海海关统计,上半年上海口岸外贸“新三样”出口值达2478亿元,同比增长74.7%。“新三样”的出口表现,成为长三角向“新”发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1.2万辆,同比增长65.7%。目前有8家整车企业在沪布局,位于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以不到40秒下线一辆车的生产效率,成为特斯拉全球工厂中产能最高的一个。

在江苏常州,城北有比亚迪,城南有理想汽车,两家整车厂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2023年上半年合计产量约27万辆,占全省总量的66.9%。

地处皖东南的宣城,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00家。在宣城所辖的宁国市,安徽隆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空气弹簧智能制造项目正抓紧时间进行设备进场工作。“企业在手订单处于饱和状态,迫切需要扩张产能实现更大跨越。”隆威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都伟说。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的工人在加紧生产。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上海、江苏常州和安徽宣城,都位于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内。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配套零部件供应。

新经济的成长,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数字化的赋能,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只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压铸企业,通过对加工工序数字化改造,与数十家小微供应商共享订单、共抵风险,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长超100%。

“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远高于传统企业。”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表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携手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向“深”挺进

揭牌!今年7月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立。示范区高新区占地面积19.5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绿色科创服务两大特色产业。

“国家支持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成为示范区创建跨省域高新区最具特色的优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朱正伟说,示范区高新区将集成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区域一体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交通到民生,从科创到产业,今年以来三省一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挺进,加快释放制度创新的红利。

地处皖北平原的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内,占地104亩的华企云谷淮海智造园项目二期工程一派繁忙,8栋厂房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初交付使用。

作为沪皖科创产业合作平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已集聚企业125家,带动就业1.2万余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安徽萧县和江苏徐州越来越同城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华企云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强说。

箱包制造龙头企业、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今年以来有3个月时间走访海外市场。力高控股很早在安徽投资建厂,过去3年这家企业依靠“双循环”,实现营收年均增长30%以上。“长三角一体化为企业跳出浙江,拓展更大成长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统计显示,沪苏浙资金占全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的比重,已由2018年的47.8%提高到2022年的58.9%。“借长三角的东风,搭一体化的快车,深刻改变了安徽在全国的发展位势。”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浩说,下一步安徽还将携手沪苏浙,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记者何欣荣、屈凌燕、马姝瑞、杨绍功)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