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写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2023-08-19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写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李恒

无影灯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山沟里,一扎下去就是半辈子;接力援外,一晃已是一甲子……这是中国医者的人生选择。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长期以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勇担使命、仁心济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为抢救生命而战 筑起健康守护屏障

8月2日凌晨,进山徒步近5小时抵达落坡岭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儿科主任刘展和同伴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对患者展开救治。

7月底的北京,暴雨如注,多名群众受困。20多支医疗救援队伍迅速集结,赶赴门头沟区多个村镇。

徒步10公里,连走7个村庄,一路翻山过河、救治伤患——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让52岁的护士长杜春雪精疲力尽。但她没有怨言:“只要有病人等着,就要像战士一样出发。”

2023年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妙峰山民族学校临时安置点,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在转运一名受伤村民。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风雨兼程,只为敬佑生命。灾难现场、急诊室里、手术台前……第一时间奔赴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白衣战士们义无反顾。

“患者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作为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专家,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十余次出征抗击新冠疫情一线。

在患者眼里,防护服上手写的“广东德叔”,就是他们的“定心丸”。

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赞誉。

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14亿多人民不会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尊医重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关心、爱护”。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做好医务人员的生活、心理、安全等保障工作。

从医28年来,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危及老年患者生命的肺部感染和危重症临床救治中,挽回了1.5万余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呼吸重症监护室里不时上演“生死时速”,医护人员24小时随时“应战”。“最美医生”李燕明说:“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舍己忘我,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筑起坚强屏障。

臻“一技”而济天下 健康服务更优质高效

勇闯医学“无人区”,中国医生从未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

缺乏合适的骨髓配型,曾让许多急需骨髓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在苦苦等待中走向死亡。31年前,刚刚毕业成为一名血液科临床大夫的黄晓军为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白血病患者做点工作。

2000年,黄晓军带领团队成功突破移植“禁区”,完成第一例半相合骨髓移植,此后又经过持续20多年的努力,在一万多例移植的临床基础上,形成被国际认可的骨髓移植“北京方案”,解决了供者来源匮乏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

如今,已成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的黄晓军,又把目光投向了血液病患者感染的诊疗难题:“无论专攻医学的哪一个方向,我们都要将患者安危、国家医学进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为自己的责任。”

2023年7月6日,黄晓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采集供者的骨髓干细胞。新华社记者张玉薇 摄

臻“一技”而济天下,只为给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更精细的服务。

从医70余载,儿科医学大家张金哲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儿童。

“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器械短缺的年代,张金哲亲手创造、改良了50多种小儿疾病诊疗用具和术式,有的还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并使用。

每次接诊时都起身相迎,看完病后起身送患者离开,从口袋里“变”出玩具安抚哭闹的患儿——这一切于张金哲,都是为了“天下儿无痛、母不悲”。

推出“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等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全国组建1.5万个医联体,八成以上县级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在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民生健康实事落地,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 健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接诊病人12万人次,出诊1万余次……从医40多年来,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

曾亲自尝试中草药不下百味,为学针灸拿自己练手……在刘永生看来,“让乡亲们不为看病发愁,值!”

“健康中国”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以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为重点,积极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带教查房等工作,探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在基层更有“医”靠。

这是2023年3月14日在阿尔及利亚赛伊达拍摄的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工作地赛伊达省医院旧址。新华社记者吴天雨 摄

从祖国的西南边陲到东北农村,从邻近的东南亚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中国医者的济世情怀始终不变。

阿尔及利亚小城赛伊达,气候干旱,沙尘暴时常来袭。1965年湖北医生薛进参加援阿医疗队来到赛伊达时,这里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援阿3年间,薛进和同事们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收获了当地患者的信任和感激。

累计诊治患者超过2.9亿人次,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前赴后继,用中国经验帮助非洲等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今年2月9日,在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医务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