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一带一路·零距离丨一所中国大学的以色列情缘

2023-09-05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北京/耶路撒冷9月4日电 题:一所中国大学的以色列情缘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张漫子、杨媛媛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想要了解彼此,成为朋友,成为亲人。不同的文化只有不断交流,人类文明才可以延续下去。每种文明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所有星星都闪闪发光,星空才更美丽。”

6月8日,在以色列海法,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学生阿米特·波特曼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今年6月,以色列青年阿米特·波特曼在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时的一席话打动了现场很多人。随后,他身穿一袭红色长袍表演的相声《报菜名》同样惊艳四座,最终一举夺魁。

波特曼是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的大二学生,也是众多有志于推动中以商贸往来的以色列青年的代表。2021年8月,这所中国大学在中东地区设立的首个分校正式启动。

8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本部,老师为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的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架设友谊之桥

四年前,与许多以色列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后服完兵役的波特曼没有立即选择读大学,而是到国外边旅行边打工,再仔细规划未来之路。在新西兰一家化妆品公司担任销售时,他常常与中国游客打交道,于是自学了一些简单的中文。

8月7日,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学生阿米特·波特曼在位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部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当时发现,即使我的中文表达非常有限,中国朋友也会非常开心、很乐意和我继续聊下去,他们想知道我是哪国人、我多大了、我有没有女朋友等。这让我很受触动,心想如果我能说更多中文就好了,这样就多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波特曼动情地说。

立志学好中文的波特曼决定申请大学之际,正值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招收首届学生。听闻这所中国大学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常设汉语教学课程,波特曼喜出望外。入校学习短短两年时间后,他已经可以用中文流利交流。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还结识了新的朋友。现在每当我遇到中国人,都有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觉得我们似曾相识。我的理想是用我的中文能力拉近以色列和中国、以色列人和中国人的关系。”波特曼说。

这是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一角(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分校校长马坦·维勒奈曾于2012年至2017年担任以色列驻华大使。他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在北京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他见证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与日俱增的全球影响力,并意识到有必要开设一家实体教育机构促进两国青年交流。

“那时,我每天都在考虑如何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和以色列之间架设好一座桥梁,如今我很庆幸仍致力于此。建设这座桥梁工程复杂、任重道远。我们目前已经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维勒奈说。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副校长内塔内尔·瓦克宁在办公室中。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叩开梦想之门

炎热的8月正值暑期,教职工们却在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伏案忙碌,紧锣密鼓筹备着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事务性工作。教室门口的长廊中央挂着红色中国结和一张张主题为“创新”“梦想”“国际”的海报,焕发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机。

这是位于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本部校园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位于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本部校园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千里之外的北京,分校50余名以色列学生已开启他们期待已久的中国之旅。除了到学校本部走走看看,他们还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爬长城、参观古北水镇,丈量着脚下这片陌生又亲近的东方土地。此外,他们还在江苏常州参加中以青年科创训练营、参观中以常州创新园,近距离感受两国创新合作的蓬勃活力。

“这所中国大学在以色列之所以极具吸引力,是因为它为那些有志于从事与中国商贸往来相关工作的以色列青年提供了深造的机会,用专业的知识、融合的视野帮助他们圆梦。”分校分管运营及财务的副校长内塔内尔·瓦克宁说。

这是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瓦克宁也与中国结缘已久。多年前在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读本科时,他选择学习中文,毕业后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搭建中以商务合作平台。

“我能深深感到,两国商务人士希望加强合作的意愿是强烈的,但文化差异以及商业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两国青年在未来商业世界取得成功,他们能够深谙相处之道、最终互利共赢。”瓦克宁说。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副校长内塔内尔·瓦克宁(右)与副校长加迪·拉维德走在分校校园里。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分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加迪·拉维德正筹备着他的新学期课程。记者看到,他的教案密密麻麻,记录和分析了许多中国和以色列的经典商务案例。他介绍,这门课将结合管理学和人力资源学的内容,探讨两国创新模式的特点与差异。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副校长加迪·拉维德在会议室中。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我们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和使命感,那就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了解,而非去相信那些道听途说的不实之声。”拉维德说,在教学过程中,他和老师们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以中西方结合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促成合作。

照亮未来之路

据瓦克宁介绍,目前分校的教职工来自中以两国,数量上大体相同。无论是分校的以色列学生、还是学校本部前来分校访学的中国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习到两种视角的知识,从而达到交流互鉴、融汇中西的目的。

2022年2月1日,中以学生在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校园里热烈讨论。新华社发

两国学生同在一间教室朝夕相处,不仅收获了不同视角下的商业知识,还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瓦克宁说,中以学生合作完成的很多商业项目独具创意,其中一些正从萌芽走向成熟。

分校所在地为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毗邻经济与科技中心特拉维夫,是人才汇聚的重要高地。在分校启动仪式上,佩塔提克瓦市市长表示,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的建立是该市历史上“发展的一件大事”,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以色列以创新国度著称,科技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学生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对开拓视野和未来就业非常重要,这也对我们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大有裨益。”分校中方副校长龚炯说,在推动两国人文交流的同时,学校希望以教育为抓手,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作出贡献。

8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本部,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学生比顿(后排中)上课时回答问题。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瓦克宁表示,中国“大而全”、以色列“小而精”,彼此拥有对方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这种互补潜力令两国经贸合作前景无限。以色列学生常常对他说,毕业后他们向往去中国、或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因为世界的未来在东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