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丨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让“塞外明珠”重现光彩

2023-09-1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0日电 题: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让“塞外明珠”重现光彩

新华社记者高敬

芦苇随风摇曳,被秋风染上点点金黄;水鸟啾啾鸣唱,或游弋水面或翱翔天空……秋日的乌梁素海,生机勃勃,景色宜人。

日前,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见到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色。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享有“塞外明珠”的美誉。前些年,这颗“明珠”一度失色。

9月7日,游客在乌梁素海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今年53岁的曹铁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见证了乌梁素海从一湖清水到严重污染、如今正逐步恢复的过程。

“20多年前,我们在乌梁素海捕鱼,出门只带干粮,不用带水,渴了就直接喝乌梁素海的水。”他回忆说。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套灌区大量农田退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造成乌梁素海水质逐年恶化。2008年,乌梁素海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水质一度恶化为劣Ⅴ类。

“污染严重的时候,湖水是酱油色、臭味浓。湖里鱼越来越少,鸟类也少了。”曹铁山说,有的游客慕名而来,却失望地离开。一些从事捕鱼、旅游等工作的当地人,也想要去别处谋生计。

9月7日拍摄的乌梁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从2008年到2018年,当地实施了多个项目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系统性转机发生在2018年。巴彦淖尔市邀请专家把脉,为乌梁素海治理系统开方。当地确定了治理思路,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

科学规划、对症下药。在流域上游的乌兰布和沙漠,当地建设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防沙治沙生态园,阻止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

在湖区周边,巴彦淖尔推进了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

包巍说:“乌梁素海承接了河套灌区大部分的农田退水,治理河套灌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非常关键。”当地全面开展农业“四控两化”(控肥、控药、控水、控膜,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引导和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农田灌溉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

为减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污染,巴彦淖尔市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充分挖掘中水回用潜力。目前,当地工业废水不进入乌梁素海,城镇污水的中水回用率已超过4成,其余部分污水要进入人工湿地净化后,通过各级排干沟再进入乌梁素海。

9月7日拍摄的乌梁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在乌梁素海湖区,一系列内源治理措施也正在落地见效。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湖区深处,成片的芦苇是鸟儿们栖息的乐园,也是当地发展芦苇产业的基础。但这茂盛的芦苇,一度成为乌梁素海治理的难点。

“芦苇多的地方,水动力条件比较差,气温升高后,水质恶化的风险较大。”包巍说。

流水不腐。为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在芦苇区开挖了180多公里的网格水道,让湖水流动起来,降低了水质恶化的风险。

近年来,当地还通过引黄河水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湖区水质。2018年至2022年5年间,年生态补水6亿立方米左右。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效果逐步显现。目前,乌梁素海有鸟类约260种,鱼类20多种。湖区主要国控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下降,“塞外明珠”正重现光彩。

“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一步步好转,游客慢慢多起来,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曹铁山高兴地说,前几年他跟人合伙买了一艘帆船搞旅游,今年夏季一天能接待两三百名游客,收入非常可观。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包巍说,未来要继续推进乌梁素海各项治理措施,并持续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在治理技术、治理措施上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我们一定把乌梁素海治理好,精心呵护这颗‘塞外明珠’。”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