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华全媒+|承压之下平稳运行 积极因素不断积蓄——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走势观察

2023-10-14 来源:新华社 作者:邹多为、丁乐 分享: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承压之下平稳运行 积极因素不断积蓄——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走势观察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丁乐

13日,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成绩单公布: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其中,一、二、三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8月、9月进出口连续2个月环比正增长,9月当月进出口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总的看,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平稳运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盘点这份成绩单,“稳”是一大关键词。具体来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9.72万亿元、10.29万亿元、10.79万亿元,均保持历史较高水平,这是规模上的“稳”;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的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的近8成,这是主体上的“稳”;据海关初步测算,前7个月,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是份额上的“稳”。

在实现基本面“稳”的同时,当前外贸运行还展现出“好”的积极变化。

——民企活力好。民营企业是外贸增长的主引擎,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市场潜力好。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好于整体: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46.5%;此外,我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增速;近期,我国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也有明显改善。

——平台发展好。作为高能级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来,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占我国外贸整体比重进一步提升到18.3%;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20.3%。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得益于稳外贸政策不断加力提效以及外贸主体敢于迎难而上。

走进浙江金澳兰机床公司,一条条数控高精密气动冲床产线低噪音高频跃动,公司的拳头产品ALC开式双曲轴气动冲床产线就是其中之一,小型配件和模具在这个“大家伙”上可以实现一键式自动化安装,生产效率也能提升30%到40%。

“我们卖产品更卖服务。”金澳兰海外市场部经理黄春连告诉记者,为了稳订单拓市场,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求新求进,一方面,满足新老客户更多需求,在提升传统产品性能的同时,积极开发新机型;另一方面,打造海外本土售后服务网,工程师24小时响应式服务。“事实证明只有凭自身品质、技术和服务,才能让客户更坚定地长期复购。”她说。

展望后势,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近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均对全球贸易碎片化表示了担忧,世贸组织还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到0.8%。

对此,吕大良分析认为,我国外贸运行依然有不少有利因素的支撑。比如国内经济运行向好,船舶、工程机械、家电等优势出口产业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等等。特别是当前,企业订单和信心得到改善。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新增出口、进口订单环比增加或持平的企业比重较上月分别提升了0.8个、1.7个百分点,出口、进口乐观企业比重较上月分别提升1.3个和0.7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恢复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蓄,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出口有望继续巩固向好势头,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吕大良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