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民族自豪感引发考古旅游热

2025-05-2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5月18日,游客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内观赏展出的文物(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硕 摄

  新华社南京5月19日电(记者蒋芳、黄硕、朱筱)中国旅游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开放的苏州考古博物馆涌入观众数量之多,出乎馆长程义的意料。

  “我原以为第一天最多会有三四千人来,其中大多数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实际上我们接待了七八千人,许多是普通市民和外地游客。”他说。

  程义认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将是另一个游客高峰,届时正值端午假期,博物馆正为此准备一场特别的苏州出土玩具展。暑期预计还会有更多人来。

  苏州考古博物馆呼应了中国兴起的考古旅游热。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正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往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排着长队进馆。不仅故宫这样的知名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人还热衷前往偏远的古迹处旅行。

  “苏州是古代长三角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建设这样一个博物馆很有意义。它不仅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还唤起人们对家乡的自豪感。”程义说。

  他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人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以前饭都吃不饱,大家不会想这些。现在人们为中国的成就感到骄傲,而这代表了文明古国的复兴。”

  他说,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进展,5000年文明史得到证明。完整地呈现一件文物从出土到展出在博物馆里的过程,不仅是专业的需要,也是公众的兴趣。

  “这个物件有什么功能?”“谁是墓主?”“文物都是真的吗?”程义被游客包围,受到问题的轰炸。

  5月18日,游客进入苏州考古博物馆(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硕 摄

  1:1复建在馆内的孙吴一号墓属于孙权家族,但墓主人身份仍然未知。大墓虽曾被盗,但保留基本模样,其建筑结构、墓道及耳室等,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位62岁的游客说:“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在土墩上玩耍,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墓。”

  闫新峰是一名仓库保管员,从河南三门峡到苏州工作多年。他喜欢看历史电视剧,之前常去一些博物馆参观。“参观完这个考古博物馆后,我意识到苏州的历史比我以为的更古老,古人也比我想象的要先进得多,因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多精致的物品。我感到自豪。”

  徐煦涵是一名9岁的小学生,她说,东吴大墓出土的一把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可能有助于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我喜欢历史,想知道我们的文明是怎么起源的。爸爸带我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我还看了古希腊文明展。我才读三年级,还没开历史课,但博物馆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我想今后做一名考古学家。”她说。

  馆中许多展品是新发现的,弥补了从良渚到春秋战国的考古学断层。一件陶片提供了吴越地区曾被秦统治的线索,因为上面的汉字用的是秦国文字。这里还展出了大量文物,为该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提供了证明。

  与众不同的是,博物馆展出了考古的发掘工具以及方法步骤的说明,用来表明这是一门科学,澄清人们的误解。“曾有一段时间,有人以为考古就是‘盗墓’。”程义说,未来博物馆希望借助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让公众体验考古发掘。

  程义相信,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更加重视,以及国潮国风热在民众间上升,未来中国还会有更多这样类型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